第171章 青島與蝦夷島(第1/2 頁)
西曆1642年,5月。
蔡牧再一次來到了山東,不過這次他不是來視察的,而是來參加山東的“喬遷之喜”的。
在蔡牧的規劃下青島正式成為遠東殖民地在山東的治所,以前遠東殖民地在煙臺的各種行政機構全部搬遷到青島。
至於為什麼要把治所從煙臺遷到青島,蔡牧做了很多考量。
首先青島的港口比煙臺港口更大水也更深,隨著澳宋造船業的進步,船隻噸位也在不斷上漲,以後萬噸巨輪也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東西。
而澳宋對於大陸的控制極其依賴海運,工業時代海運也會成為國際交流的主要交通運輸型別。
所以擁有山東最優良港口的青島毫無疑問是最需要開發的城市。
其次,氣候而言青島也比煙臺要暖和一些更加宜居,雖然在後世煙臺和青島都是不凍港,但是在明末小冰河時期,青島才是毫無疑問的不凍港。
最後,青島是蔡牧總督的老家,人家就是青島人,他現在有權力了當然優先發展自己的老家。
所以蔡牧一上任以後就在青島進行了多年佈局,經過多年的建設青島終於可以擔當的起作為山東新首府和澳宋攻略大陸總後勤基地的責任了。
執委會派蔡牧來遠東搞生產,而青島就是蔡牧生產任務答卷中的最大的一個答案。
蔡牧在青島佈局大量產業,各種加工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像紡織業,食品加工業,傢俱製造等等產業,青島已經成為目前整個大陸的工業中心。
除了是工業中心,青島還是整個大明北方甚至東北亞的商業中心,北方的進出口貨物大頭都在青島進行轉口。
參加完動遷儀式後,蔡牧帶著人來到了青島市區附近的山丘上俯瞰整個青島城區,看到幾年間就拔地而起迅速擴張的青島城區還有各種工廠蔡牧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雖然此時的青島對比後世青島市的規模還非常的不夠看,但蔡牧相信以後青島會比後世還發展的好。
在蔡牧高興青島的快速發展時,蝦夷島(後世的北海道島)上一個由澳宋人建立的小城鎮裡也有很多人在為自己所在的小城鎮正式成為“鄉”級行政機構而高興。
這個新成立的鄉名叫“北海鄉”,位於後世北海道的札幌市,它的成立意味著澳宋正式在蝦夷島站穩了腳跟,澳宋以後可以行使對蝦夷島的主權了。
雖然日本人早在15世紀就已經開始殖民蝦夷島了,但是真正納入統治都是17世紀末了,大規模開發更是到了19世紀明治維新時期的事了。
那時候日本才真正在蝦夷島設定行政機構改蝦夷為北海道,大量移民,行使主權,開發資源,而之前都處於統而不治的狀態。
所以才有“三島倭奴”的說法,因為在明治維新前日本的核心領土真就只有九州,四國,本州三島。
現在這個點蝦夷島上的土著蝦夷人都比日本人多,澳宋人想殖民蝦夷島輕輕鬆鬆,沒人能攔,也沒人敢攔。
蝦夷島的氣候雖然寒冷,但是它和庫頁島一樣是一個資源寶庫。
首先蝦夷島的主要礦產是煤炭,是整個日本列島中唯一一個煤資源豐富的地區,除了煤,還有金、銀、銅等日本列島常規的產物。
還有就是大量森林資源,蝦夷島的森林覆蓋率高達70以上,而且很多都是針葉林,是優良的傢俱和建築材料。
不過對於澳宋來說蝦夷島的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的漁業資源,蝦夷島毗鄰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北海道漁場”,不過這個時空應該叫“蝦夷漁場”了。
魚肉可是好東西,澳宋想要建立一個健康的國民飲食結構,魚肉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除了蝦夷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