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5(第1/2 頁)
,三公之府,每日往來覲見者不少,御史臺自然找人監視注意,只是二人形容俱不起眼,一打聽就是來求資助的寥落士族,長安如今不少,哪家公卿都有,監視之吏便未著意。
書記隨意落筆,待歸總時,便淹沒於眾寒門之中,渺無痕跡。
…
如今,荀柔稍能理解,為何中原王朝每每處理邊患,都使用殺戮為手段。
多民族地區,複雜的恩怨糾葛,差異的語言和風俗,盤根錯節的愛與恨,背叛與結盟,就像一把亂麻,剪不斷,理還亂。
教化太難,一把殺盡,殺得畏懼退守,是是最省事的辦法。
分兵,阿音不過帶走一萬人,而治理漢陽,他給堂兄與袁渙,就足足留下五千,還有挑選出的,各曹屬最優秀的胥吏。
若非有人提醒,讓他帶走楊修楊德祖,這繼續征討的路上,他得和戲志才兩人親自核對計量糧草。
“這是如今糧草數目?”荀柔探頭看向戲志才手中的簡牘,一眼掃過分列專案,直接看到最後。
“是。”楊修立答道。
“辛苦了。”荀柔點點頭,看向賬面上乾淨利落的數目,覺得自己總算發現楊德祖小同學,正確使用方法。
楊修指向案上的黏土堆,“太尉,這可是安定一郡地理?”
“不錯。”荀柔點點頭,一雙無可安放得髒手上舉著,“尚未完成。”
楊修等了一等,“太尉可還有吩咐?”
“並無對了,”在楊德祖陡然亮起的目光下,荀柔囑咐道,“臨寢前,定要再巡視一遍糧草存放之處,此為軍隊根本,你如今身為糧草官,萬萬仔細,疏忽不得。”
“…唯。”
被壓制了搞事靈魂的楊修,無精打采的離去,掀起的帳篷吹進一股山風,涼得荀柔一哆嗦。
戲志才一邊大笑著,一邊起身倒了一盞溫湯,又開啟將盡的香爐,自青絲囊中鉗了一枚香丸進去。
“太尉怎麼不將楊德祖留下?楊君頗為靈秀,常能出人意料。”
荀柔道了聲謝,拿手腕夾了盞,一氣喝完,“不通實務,又好作驚人之語,先踏實作一路糧官再論。”
“太尉更了新香?十分沉馥綿長。”
“志才聞出來了?”荀柔露出笑意,抬起頭忍不住顯擺,“我不善此道,先前是家中存的散香,這回是文若所制的新香,與尋常香鋪所制自然不同。”
“原來如此。”戲志才一笑,又執起筆,“每觀君家兄弟親善,令人羨慕非常。”
荀柔嘴角忍不住上翹,他輕咳一聲,又精心的修整了泥盤上的河谷,招了招手,“志才兄一道來參詳。”
安定郡,郡名安定,前漢時從北地郡析出,治所臨涇,另領六縣。
從此佳名看,漢武帝當初對它抱有相當的期望,但現實是,安定郡並不安定。
每當北方草原來敵,又或西北羌氐內亂,安定的存在感總是高到爆表。
蓋因此郡有以險固聞名的高平第一城,正是蕭關之所在。
此郡與相鄰漢陽郡不同。
漢陽郡似高原上的盆地,兩山相夾之間,是河流網布的平原谷地,雖有山嶺起伏,但終不甚陡峭。
而安定郡,雖亦是兩山相夾,但山嶺綿延開闊,山峰險峻,佔據整個郡大半面積,唯有中間涇河流過形成一線谷地,治所臨涇及餘六縣,皆沿涇河分佈兩岸。
可謂關中與涼州之間的咽喉要地。
同樣,與漢陽四姓掌權不同,安定有名有姓的漢姓,足有十三家,多有胡族血統,其中,最大的勢力是與馬騰等人相互結盟的楊秋。
壞訊息是,安定似乎不像漢陽那樣嚮往中原,也並不似漢陽衣冠共治,而是各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