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4(第1/2 頁)
守孝中,就讓荀攸在討論中提出這個陵寢該修在何處這個新命題,轉移視線。
這問題挺不好回答,建在長安,這裡都是前漢皇帝,如今劉辯這支的祖宗,卻幾乎都埋在雒陽。
但雒陽嘛…不說敢不敢去吧,那邊現在哪能徵發人呢?
“陵寢修建,短則十餘年,長則數十年,慣例用每年賦稅三分之一,所役民夫為當年之役十分之一。如今朝廷只保有長安,需連年征戰,若以此例,則國家危亡,近在咫尺矣。”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當初荀柔第一次看見時,簡直驚得說不出話三分之一,僅僅修帝陵,每年花賦稅三分之一!
“朕明白了,朕會在朝上拒絕。”劉辯點頭,“天下未定,朕豈能如此。”
“陛下不必著急開口,等朝中爭議上三個月再說。”荀柔幾乎手把手教他。
等王允那些人吵嚷得沒力氣了,再開口,才有用呢。
“好,太尉放心吧,太尉出征在外,還望小心刀矢。”劉辯道。
“多謝陛下關懷。”
三月長安春光最盛,草長鶯飛,花如錦繡。
出征之日,是先卜筮好的晴天,飽食過的馬兒精神抖擻,在陽光下高揚頭顱,墨黑鬃毛閃著光澤。
矯健計程車卒沉穩肅穆,高高樹起旌旗。
荀柔在高臺上誦讀了出征誓言,以及得勝獎勵,又由傳令官高聲朗讀軍營戒律五十斬首。
軍規嚴酷,不容輕忽,一道道“斬”,柔暖的春風都漸漸沉寂,更別說圍觀的長安百姓。
最後春風飄散,只剩下凜冽而沉重的“斬”,落下來。
上萬漆黑如雲的鐵甲軍士,分營列陣,方圓數里,荀柔突然意識到,這似乎是他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執掌大軍征伐。
在此之前,他從來沒有帶領過這樣規模的軍隊。
他似乎應該感到惶恐,數萬人的性命,從今日始他要完全承擔,一道命令,或許就會帶走上千性命,但並沒有。
只是在軍令宣讀完畢後,他平靜的揮動手中小旗,下令出發,在親兵護衛下上馬,揚鞭,前進。
強攻隴關
大軍前進的日程,枯燥、疲憊而忙碌。
由於天氣漸熱,避免士兵中暑,在尋常寅時造飯的時間點下,又提前半小時,行至中午,安營紮寨,修整休息。
兵卒訓練充足,車馬又齊備,初時每日行程五十里,過了陳倉,路漸難行,速度稍減慢下來,也在三十里往上。
長安至漢陽,若論快,自然是溯游渭水,這條路陳倉至漢陽不過百里,但其途中卻要翻越古木森森的隴山山脈。
這是一片陡峭崎嶇的原始森林,就算為財不顧命的行商,也不敢行走。
除了這條捷徑,其餘都得繞行。
自陳倉沿汧河北溯而上,至隴縣,從此處再轉折西北,隴山在此有一道狹長的裂口,穿過裂口進入漢陽,可直抵略陽縣,這是隴坻道。
此乃關中入隴右的第一要道,也是這次出征所行道路。
除此之外,尚有番須道、雞頭道和木峽道,相對更寬敞,但要再向北繞行,多出至少一倍以上路程。
當然,隴坻道既為關隴第一要道,絕非一片通途,穿過幽森的隴山峽谷後,也有一座關隘需要面對,那就是隴山關。
隴山關,建於本朝,位處隴山頂,今名大震關,蓋漢武帝巡行至此,震於夏雷,因而改名。
荀柔早見過地圖,識得地貌,但到此一看,仍然為之心驚。
四周峰巒疊嶂,樹廕庇日,猿鶴哀嘯,深林反響,斜坡之上是磚石所砌的關城,森嚴聳立,有被火燒過的舊跡,是多年前羌族進攻關中時留下的。
坡下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