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1(第1/2 頁)
以推託。”
是,他是可以推脫的,但
“此番辛苦文長,含光在外,於長安訊息不通,還需拜託文長,多多提點。”
端莊雅重的荀長史,如此殷切囑託,他豈能辜負,更何況
不遠處,一個身著皮甲的高挑纖細的身影快步迎出。
陳群下意識挺了挺胸膛。
“陳掾久等,如今城中百廢待興,人手不足,還請勿怪。”
聲音驟然入耳,如同夏日清溪流過白沙,嘩啦啦在耳朵裡回想。
“荀校尉。”陳群小心翼翼的喚了一聲,拱手低頭,凝視著那一點皮靴尖,“長安有信至此。”
“陳掾一路辛苦,沿途可順利?”
“還算順利,”陳群聽見對方喚人來安排他的從邑,心跳如鼓,“只是眼下卻似要下雪了。”
“不錯,聽此地百姓道,每到這段時節便四處盜匪橫行,更有鮮卑、匈奴人侵掠,需要比平日更加小心防範。”
“不是說匪寇俱清掃完了?”陳群一愣。
“哪有那麼簡單,總有些亡命徒逃入山嶺啊。”
“荀校尉待百姓真實關切。”陳群兩隻手扯緊對面的袖口較勁。
“不敢,只是叔父詢問此地風俗如何,我正巧在一旁聽見而已。”少女客氣的衝他一笑,抬手示意道,“叔父在後堂,請陳掾隨我來。”
“多謝。”陳群穩住自己下意識要退後的腳尖,低頭跟隨,一路都不知怎麼走的,直到被一串噼啪聲驚醒,才發現已經轉到縣衙大堂。
堂中兩側各置四張條案,每張案席各有二人,一少年一弱冠,案上鋪著竹簡、筆墨,又放著一物,數枚細木串珠製成一板,頗為精巧,清脆的撞擊聲就是撥動此物發出。
少年大多十四、五歲,俱是白皙文秀,弱冠青年卻容貌各異,不過大抵都高大健壯,容貌不似中原人物。
“叔父在後堂,”荀襄含蓄的提醒腳步停駐的陳群。
“……是。”清醒過來的青年,眉宇間神色逐漸凝重,“荀……太尉一向如此?”
“什麼?”荀襄略帶困惑的轉過頭來。
“荀氏,天下名門,豈能與”陳群在少女的注視下頓住,他狼狽的一轉脖子,低下頭聲音矮了一截,“豈能與這些邊僻子弟同席?若是被長安那些名士聽聞,恐要招物議啊。”
“為何?”
“你……校尉不知也不奇怪,”陳群小步緩行,低頭小聲嘟囔,“荀含光年少登三公,又得天子信任,竟不小心行事,任性妄為、肆無忌憚、隨心所欲……根本不知旁人有多忌恨……”
“叔父向來與人友善,他們為何忌恨?”荀襄長眉一皺。
“……不必……你留著……這藥材是本地名種,好好曬乾存放,待明年我引些商販來,你們拿出來多換錢……不過,今年快下雪了,下雪後不可再入山嶺,世道會太平的,不必急著攢錢,細水長流才是過日子的辦法……”
屋裡的聲音舒緩清越,聽著倒也不壞,就是內容絮絮叨叨、絮絮叨叨,未免太煩人……陳群忍不住露出一點嫌棄。
不過被絮叨的人卻並不覺得煩,一臉開心的離開,正是方才帶他們來的那個小兵。
“長文,請進來罷。”屋裡換了一聲。
荀襄撩起門口擋風毛氈,陳群低頭謝過,端著手走進去。
屋內陳設簡單,只有一個木頭書架,一方案,一隻火盆和幾張葦蓆。
荀柔跪坐在案後,披著墨色鶴氅,髮髻用一根玉簪固定,案上放著竹簡和珠盤和筆墨,一隻木碗,一碟棗,身旁撇著半張未編好的葦蓆,看上去倒有些勤勉樣子,就是未免簡陋……一點太尉威儀都沒有。
……嗯,等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