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太空開採的技術難題與突破(第1/2 頁)
謝軒站在實驗室的窗前,凝視著遠處太空模擬器中映照出來的火星地形影象。他的心中湧動著焦慮和期待。這場由他的公司發起的太空資源開發專案,是邁向未來的關鍵一步,但也是最具風險的一步。無論是火星的極端天氣,還是小行星的複雜地形,所有這些難題都在考驗著謝軒團隊的技術極限。
“老闆,我們遇到麻煩了。”智慧製造團隊的負責人王昊匆匆走進實驗室,神色緊張。
謝軒仍然注視著螢幕,眉頭微皺,但沒有立刻回應。他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面,思緒飛快轉動,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
“火星上的晝夜溫差超過了我們的預期。裝置在極寒狀態下會硬化,導致機械部分卡死;而當溫度上升時,材料膨脹得過於嚴重,部分部件出現了裂縫。”王昊將一份詳細的測試報告遞給謝軒,面帶憂慮,“如果我們不能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裝置恐怕無法長期在火星上正常工作。”
謝軒低頭快速翻閱報告,看到裝置在火星模擬環境中的資料時,眉頭緊鎖。報告中詳細列出了裝置在極端溫差下的表現,顯然,當前的材料無法應對火星上如此嚴酷的環境。雖然這些問題早在開發初期就預見到了,但面對眼前的實際資料,問題比他們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他輕嘆一口氣,將報告放下,抬眼看向王昊。“我需要解決方案,而不是問題。”
王昊顯得有些不安。他們已經嘗試過多種材料,從傳統金屬到高階複合材料,但都未能成功。“我們試過幾種高耐熱材料,但火星的環境太過複雜,晝夜溫差高達一百攝氏度以上,現有材料在這條件下根本無法保持穩定。”
“你覺得什麼樣的材料能解決這個問題?”謝軒問道,語氣中透著一絲嚴肅的冷靜。
“可能得考慮一些更具創新性的自修復材料,能夠在極端條件下自我修復裂痕,保持裝置的長期執行。”王昊遲疑著答道。
謝軒的目光瞬間變得銳利。“自修復材料?”
“是的,自修復材料可以在受損時,透過內部分子結構的重新排列,自動修復裂縫或變形。”王昊解釋道,“目前這種技術還處於實驗階段,市面上也很少應用到如此極端的環境中。”
謝軒站在實驗室中央,沉默片刻。他的腦海中已經開始飛快運轉,這或許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方向。儘管技術還不成熟,但火星上的特殊環境確實需要一種全新的材料才能長時間應對晝夜溫差的巨大變化。
“立刻啟動這方面的研究,聯絡材料科學團隊,我們沒有時間等待市場技術成熟。”謝軒最終做出決定,目光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堅定。
接下來的幾個月,謝軒公司進入了高度緊張的研發階段。材料科學團隊日夜奮戰,針對火星極端溫差的需求,進行了數百次實驗,逐漸篩選出幾種可能的自修復材料。每次材料的改進都伴隨著實驗資料的不斷調整,失敗、修正、再測試,成為實驗室中的日常。
王昊和團隊在模擬火星環境的實驗艙中,重複著裝置測試。他們時而因為小小的進展欣喜,時而又因反覆失敗而感到沮喪。每當裝置在模擬火星風暴中被壓倒或由於溫差產生裂縫時,團隊計程車氣都會受到打擊。
然而,謝軒從未表現出急躁或動搖。每一次失敗的資料彙報後,他都會親自前往實驗室,耐心地與團隊討論問題,並不斷提出新的解決方案。隨著一次次實驗失敗,謝軒比團隊中的任何人都要更冷靜和堅定。
“繼續下去,我們需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謝軒一邊分析資料,一邊鼓勵團隊,“如果我們放棄了,那麼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
在謝軒的堅持和鼓勵下,材料團隊最終取得了突破。他們研發出了一種具備自我修復功能的新型複合材料,這種材料不僅能夠在高溫下保持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