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求佛的故事(第1/2 頁)
“貧尼今日就和大家講到這裡,剩下的時間就交給諸位居士了。有啥疑問,都可提問,貧尼知道的,知無不言,不知道的,大家一起探討。”
下面靜寂一片,面面相覷,不知道講臺上的妙真師傅意欲何為,更不知如何提問。
左相扭頭看了眼坐在蒲團上的兒子,其子心領神會地站了起來:“請問師傅,我們總說修得圓滿,那人生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遺憾?”
“沒有月缺哪有月圓?沒有枯萎哪有榮發?落花,很美;夕陽,很美。遺憾其實是圓滿的另一種存在。”
左相兒子身側的年輕人也站了起來: “師傅,什麼是緣?
“註定冥冥中,猶如千絲網。愛恨情仇皆是緣,一生一世在身旁。”
“請問師父,為什麼人只有一顆心,但是又會快樂,又會悲傷?”
“心臟裡其實有兩個房間,一間住著快樂,一間住著悲傷,笑的時候聲音不要太大,那樣會吵醒旁邊的悲傷。”
妙趣橫生……
一問一答,不知不覺就問答了十來個問題,左相看氣氛已經調動起來,站了起來:“六祖慧能有偈語: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請問妙真師傅,修行者怎樣才能找到身邊最近的佛?”
楊真真沉吟。
抬起頭的時候已經一臉嚴肅:“貧尼在桃花庵聖母座下十數年,聽得一個故事。有個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年輕人,一心學佛,立志走遍山山水水,求得心中的佛。聽說遙遠的某地有個老法師人稱活菩薩,年輕人揣足銀錢,辭別母親,跋山涉水,走上了求佛之路。”
“走了一年半,他終於找到法師,跪求法師指點見佛之道。法師道:從現在開始你往回走,記住,白天只能趕路,夜裡才能投宿。如果夜裡你見到一個光腳的人過來迎你,這個人就是佛。”
說到這裡,楊真真停了下來,微笑著掃視了下面一圈。
她以前經常講課,知道什麼時候該停,停頓幾秒鐘是給聽眾一個接受和思考的時間。
弘法堂裡鴉雀無聲,一雙雙期待的眼光都投向講臺。
郭皇帝也一臉玩味地盯著臺上。
這個故事是明朝的,架空的大業朝,更像是宋末分支出去的朝代,楊真真不擔心有人聽過而穿幫。
“年輕人拜別法師,開始往回走。有很多次走到半夜,滿懷希望地去敲開路邊亮燈的人家,卻一次次地失望,從未在夜裡看到一個光腳的人。走了一年半,眼看著家越來越近,年輕人心裡充滿了濃烈的挫敗感,老法師為什麼要騙我?害我浪費了三年的時間,或者,不怪法師,是我真的與佛無緣?”
“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他終於走到了自家門前。他徘徊在屋簷下,想著蹉跎幾年一事無成,實在無顏面對老母,但盤纏已盡,不回家無處可去。下半夜,抵不住又累又餓的年輕人終於懊喪地敲響家門。”
“‘誰呀?’那是母親蒼老的聲音。他心頭一酸:‘娘,是兒子,兒子回來了!’,就聽到房中一陣雜亂聲響,門開了,舉著油燈的母親淚流滿面地拉著三年未見的兒子的手。年輕人又悔又愧,忙給母親跪倒認錯,低下頭,看到母親赤著腳,問道:‘娘,你咋不穿鞋就出來了?多冷啊。’‘兒啊,娘太想你了!在夢中聽到你的聲音,翻身就起來開門,沒顧上穿鞋。’”
全場靜寂,隱隱傳來壓抑不住的抽噎聲。
“年輕人突然想起老禪師的話,淚如泉湧。”楊真真緩緩說道,說完不再開口。
一個婦人的聲音突然傳來:“原來母親,就是他跋山涉水一心尋找的佛。”
楊真真一看,是個坐在中間的婦人。
那婦人說完才知道自己衝動了,嚇得趴在地上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