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第1/4 頁)
李贄的戰鬥力
李萬意驚訝地看著耿定向。
一般書院都會修有敬一亭,亭閣式建築,裡面擺著孔聖人以及配享的朱子丶程氏兄弟等先賢神主牌位。
包括南北國子監,以前都是如此佈局。
耿定向如此問,是在故意刁難,滿滿的惡意。
他是進士老前輩,還做過四品官,是湖北地面上有數的名士。
李萬意只是北京國子監畢業,但是學識底子好,不僅國文學得好,數學格物也學得快。隆慶元年透過官吏補錄考試入仕途。
一直努力奮鬥在「教育戰線」上,在遼東當了幾年歸化女真人學校校長。勤勉能幹,勇於任事。
萬曆元年,內閣力行新政,其中很重要一條就是大力推行公立學校。
學校可以撥款修建,但老師校長需要時間培養和精心挑選。
老師好說。
從嘉靖四十一年,朱翊鈞開始暗地裡培養。
隆慶元年開始,就是公開培養。
六七年下來,也積攢了不少學過數學丶格物等「雜學」的人才,抽調部分出來,集中培訓一下,分配到各個新式公立學校任教。
同時在萬曆元年,禮部建立了專門培養新式老師的學院,京師師範學院和南京師範學院,掛在南北國子監名下,獨立招生丶分開管理丶不同分配,只是共用師資力量。
李萬意在遼東艱苦奮鬥過三年多,屬於能打「攻堅戰」的「教育戰線骨幹」,被抽調出來,作為預備校長在京師師範學院集中培訓。
在培訓期間,內閣總理張居正丶禮部尚書潘晟親自給這些預備校長講課,寄予了極高的期望。
在張居正的講課裡,李萬意聽懂了內閣力行教育新政的真實用意。
朝廷正在嘗試進行科試改革,準備徹底改變了朝廷掄才錄士的方式。隨著掄才錄士的方式改變,那麼教育方式也要改變。
內閣張相的意思是分三年廢除私學,全部改為公學,朝廷要把掄才錄士的人才教育根源也掌握住。
要是還按照以往的人才教育方式,能參加考試的學子都是私學出來的,學的全是四書五經,朝廷掄才錄士改革就改了個寂寞。
不過李萬意發現,培訓到一半,內閣和禮部又改了口風。說朝廷大力推行公學,私學也不禁止,作為國朝新改制教育體系的有效補充。
據培訓班上訊息靈通的同學私底下說,內閣廢私學丶全公學的教育改革方案送進西苑,被皇上給改了。
皇上給出的修改意見是,我們不能禁止有人因為個人愛好去學習四書五經,也不能全面廢除私學。因為天下總有朝廷顧不到的地方,私學就可以照顧到了。
比如啟蒙的私塾,就是一個不錯的補充,可以為縣學提供優質生源。
皇上的理想是實現「義務教育」,讓大明所有六七歲的童子,都能有免費的書讀。
聽到這個理想,李萬意和同學們是肅然起敬。
但是皇上也說了,目前大明還沒有富裕到這個地步,只能有條件的先上。比如工礦丶農場丶牧場等單位,可以實現童子普及入學,接受義務教育。
鄉村裡就需要靠「慈善人士」的捐助,外加朝廷補貼,置辦私塾之類小而精的學堂。
因此皇上認為私學不能一刀切,必須保留。但是私學必須按照禮部的教育大綱來教學。
當然了,你任性,非要保持傳統,繼續講四書五經和程朱理學,朝廷也不會去管你。只是朝廷的掄才錄士不會將就你,該怎麼考就怎麼考。
李萬意當時聽到這,就忍不住暗笑。
皇上果真很喜歡用誅心之術。
耿定向主持的問津書院,此前湖北最大丶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