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星辰的車站(第1/4 頁)
士兵們總是用類似的語氣說道:
“中尉,如果您回到倫敦,請務必去一趟比德爾福街16號。”
1881年的西西里島,比任何地方都更需要幽默。
由於大部分士兵都在1880年陣亡,當時的戰鬥演變成了游擊戰。士兵們發現,單獨行動的生存率更高,因此,很少有三四人以上的隊伍。
戰況日益惡化,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就在這時,一種新的風俗在士兵之間流行開來——每個人都隨身帶著幾封遺書或信件,一旦遇到英國軍隊,就報上地址,並將信件託付給他們。
與其說是相信對方能活得更久,不如說是對彼此的祝福,一種殘酷的玩笑,卻是士兵們在絕望中僅存的慰藉。
在那種情況下,能有個信封就已經很不錯了。為了節省紙張,大多數信件都是用碎紙片寫成的,字跡潦草。奇怪的是,儘管沒有任何規定,但每個人都會把父母的姓名和地址寫得很大。
每當菲勒蒙收到新的信件,他都會把它們塞進已經鬆垮的線軸裡,然後費力地將線軸塞進軍裝的內袋。士兵們似乎覺得這樣做很有趣,總是強迫菲勒蒙收下他們的信,線軸也因此越來越鼓。
當時,這給菲勒蒙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他暗暗發誓,如果他能活著回國,一定要找到那些倖存計程車兵,把他們託付給他的信件全部扔進大海。
然而,戰爭結束後,線軸裡的信件卻並沒有減少。
被揉成一團的信件在泥濘中翻滾了無數次,墨水早已暈染開來,地址和姓名都無法辨認。菲勒蒙只是執拗地保留著它們,彷彿抓住了一絲虛無縹緲的希望。
在倫敦港口下船時,菲勒蒙固執地用不習慣的義肢獨自行走。船身左右搖晃,終於,支撐著內袋的線頭斷裂了。
信件掉進了海里,緩緩沉入海底。
菲勒蒙既沒有能力去打撈,也沒有理由去打撈。那些信件,不過是些無法辨認的廢紙罷了。他只是將它們埋葬在了大海,然後轉身離去。
菲勒蒙從睡夢中驚醒。他做了一個與以往不同的夢。
他總是睡得很淺。
是因為夢中的不速之客擾亂了他的心神嗎?不,與其說是因為夢,不如說是因為他長久以來的習慣。無論是什麼原因養成的習慣,只要有人靠近,或者聽到任何人工的聲音,他都會立刻醒來。他已經這樣過了二十年。
由於總是淺眠,菲勒蒙經常做夢。他總是夢到過去的事情,但很少夢到人。通常,他夢到的都是河流、柳樹之類的景象。
但最近,情況發生了變化。
他留在彼岸的那條腿,彷彿在不停地呼喚著他,將他一次又一次地拉回1881年那段昏沉的地獄。
菲勒蒙知道自己再次夢到這些的原因。
“又來了。”
看到菲勒蒙一臉疲憊地從房間裡走出來,瑪麗開門見山地說道。
她沒有問是什麼。自從那天起,每天早上都會有一封信寄到家裡。一封被海水浸泡,字跡模糊的漂流信。
第一天,瑪麗還以為是信件破損,或者只是哪個頑童的惡作劇。但現在,她也意識到,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已經是第十四封了。”
瑪麗什麼也沒問。這是她對菲勒蒙的體貼。一如既往,她總是能輕易地看穿菲勒蒙的心思,就像一眼就能望到底的小水溝。
菲勒蒙必須做些什麼。
他試圖找出這個神秘的郵遞員,但最終無功而返。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菲勒蒙自己也不想找到他。
另一方面,他的調查卻取得了一些進展。
這並不奇怪,因為在倫敦,這樣的景象隨處可見。由於時間很晚,這件事並沒有引起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