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再伐冀北(五)(第1/4 頁)
雍侯趙猛被李患之率三路大軍合圍,幸好提前得到斥候的稟報,這趙猛也是命不該絕,帶領大軍火速逃回鄭原城駐守,才免於一難,待李患之帶領三路大軍殺到之時,趙猛已經是杳無蹤跡,李患之倒是不覺得如何,逼退趙猛大軍,又收了高天禮和董向平兩員大將,並且未損一兵一卒,乃是大勝,可是萬曆天卻是懊惱不已,自己未能報仇雪恨如何甘心。
此戰過後,高天禮與董向平無處可去,只得率軍投了朝廷,拜在女皇麾下,李患之見二人來投不由大喜,此番出戰冀北,未曾大戰便連收對方三員大將,冀北何愁不破。
於是封高天禮為鎮北將軍、董向平為鎮西將軍,各統自己麾下三萬本部兵馬,建號廣武、興武兩軍。
此時李患之麾下已經建立了自己統領的龍驤軍、左英升所統之飛熊軍、藺聞宇所統之鳳翔軍、杜明所統之虎賁軍、顧俊川所統之豹韜軍、萬曆天所統之鷹揚軍、高天禮所統之廣武軍、董向平所統之興武軍、霍清明所統之羽林軍、陸明義所統之淮北軍,共計十軍,每軍三萬人,聚成三十萬大軍,已對冀北趙猛所駐守鄭原城形成兵力優勢。
趙猛前番命萬曆天、高天禮及董向平各領三萬軍前去交戰,結果大部隨三將投靠了朝廷,此消彼長之下,冀北原有的三十萬大軍此刻已經只餘二十萬人,並且連番被對方招降大將,如今士氣低落至極。
除了兵力上的劣勢,趙猛麾下五大將已經盡數喪失,謝雄郢、方嘯鳴戰死,其餘三人投敵,再無同等級別的大將可用,而反觀對方,不僅有如與萬曆天、董向平、高天禮同等級別的陸明義、左英升,更有霍清明這樣的絕世猛將,加上藺聞宇、顧俊川、杜明、王耽、孫庭堅等將,可謂是猛將如雲,更兼那位女皇本身,不僅武藝高強,無人可敵,陣斬敵將的記錄數不勝數,更是智計無雙,神鬼莫測。
趙猛越是對比思量越是感到勝利的希望渺茫,他不禁對自己的未來深感擔憂,除了命人嚴守城防,毫無退敵之策,自從敗回鄭原城之後,便整日借酒消愁,不理軍事,帳下諸將多次求見,都被擋駕,至此人心惶惶。
文君奐見趙猛如此不堪,不由心中對其失望,他本是冀北名門之後,身居大才,智謀出眾,數年前便被趙氏招攬投入麾下,多為冀北出謀劃策,但自從數年前趙猛繼承雍侯之位,冀北便變得羸弱起來,趙猛為人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喜怒無常,又好酒色犬馬,冀北文臣武將對其皆有怨言,只是趙猛為人好殺戮,兇名甚重,冀北眾人恐遭不測,不敢過於勸諫,導致趙猛越發肆無忌憚,冀北眾文臣武將也是更加的苦不堪言。
文君奐對趙猛失望至極,每每想到自己平生學所就要與趙猛一同毀於那位女皇的兵峰之下,便是心如刀絞,雖然胸有大志但是卻難展其才,他也不由不為其自己考慮,之前趙猛要斬殺萬曆天,他出言求情,乃是為了同僚之誼,但也是為了給自己留一條晉見之路,他知道萬曆天一旦領兵而去,三萬軍兵如何抵擋朝廷二十萬大軍?此一去必敗無疑,萬曆天若敗,必投朝廷無疑。
將來自己若是去投,也可有一個為自己引薦之人,後來高天禮、董向平引兵分為左右並進,也是文君奐為趙猛提出的建議,他知道此二人前去必然倒戈,這便一舉剪斷了趙猛的兩條臂膀,加速其敗亡,文君奐這般消無聲息的無間道手段,趙猛豈能知曉,他最信任的謀士將其設計進死局之中,他卻是茫然無知。
他此番心思也是想逼迫趙猛投降,以文君奐對天明帝國這位女皇的瞭解,他知道一旦趙猛束手而降,這位女皇必然不會將其斬殺,也可以變相的保住其一條性命,但若是趙猛頑抗到底,以這位女皇的鐵血作風,趙猛兵敗之際必是其死期。
故而文君奐此暗中謀劃雖毒,卻也是給趙猛留了一條生路,只是手段陰辣,見不得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