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累絲蓮花酥烙(第1/2 頁)
在繁華的京城,有一家名為“薈香居”的酒店,店主蘇以薈是一位對美食有著極高造詣的女子。近日,她苦心鑽研出了一道全新的點心——金累絲蓮花酥烙,此點心一推出,便在京城的食客中掀起了一陣熱潮。
這金累絲蓮花酥烙,所用食材皆為上乘。麵粉乃是取自江南水鄉的冬小麥,那裡日照充足,土地肥沃,產出的小麥顆粒飽滿。磨出的麵粉色澤如雪,細膩似沙,帶著淡淡的麥香。蘇以薈在挑選時,還要用細籮篩上幾遍,只取那最精細的部分,為酥烙打下了綿軟的基礎。
酥油則是來自北方草原的犛牛酥油。犛牛常年在廣袤的草原上食百草,其奶所制的酥油有著濃郁醇厚的奶香,色澤金黃,質地柔滑。蘇以薈為了這酥油,不惜花費重金,命人快馬加鞭從千里之外運來,只為保證酥烙的香氣能夠純正獨特。
而內餡所用的蓮子,是從西湖蓮蓬中採得的新鮮蓮子。每一顆蓮子都圓潤飽滿,宛如珍珠。採下後,迅速剝去外皮,只留下那潔白如玉的蓮心。這些蓮子還要經過長時間的燉煮,用小火慢煨,直至蓮子變得軟糯香甜,入口即化,成為內餡的核心。燉煮蓮子的水也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用山間的清泉與清晨採集的花瓣一同熬製而成的花露,讓蓮子在燉煮過程中染上了絲絲花香。
製作金累絲蓮花酥烙,是一場精心雕琢的藝術。蘇以薈先是將麵粉與酥油按照精準的比例混合,她的手像是有魔力一般,在面盆中輕盈地揉搓。酥油慢慢地與麵粉融合,那過程彷彿是冬日暖陽下的初雪消融,麵粉逐漸形成了一個光滑柔軟的麵糰。這個麵糰不能太軟,否則無法成型;也不能太硬,不然口感會變得乾澀。
接下來,便是擀麵皮的環節。蘇以薈將麵糰擀成薄如蟬翼的麵皮,那麵皮幾乎能透過光來。她的擀麵杖在案板上有節奏地滾動,每一下都帶著十足的力道與恰到好處的技巧。擀好的麵皮被放入特製的模具中,按壓出蓮花的形狀。這模具是蘇以薈請能工巧匠精心打造的,每一個紋路都清晰精緻,使得蓮花的形態栩栩如生,花瓣彷彿在微風中輕顫。
而內餡在準備好後,被小心地包裹在麵皮之中。蘇以薈捏褶的手法猶如行雲流水,每一個褶子都細密均勻,將內餡嚴嚴實實地封在其中,同時又保證了酥烙的外觀如同盛開的蓮花。
最後的金累絲裝飾,則是點睛之筆。蘇以薈用極細的金絲,在酥烙表面編織出精巧的圖案。這些金絲細如髮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與酥烙本身的金黃相互映襯,宛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當金累絲蓮花酥烙被端上桌時,食客們的目光瞬間被吸引。只見那酥烙宛如一朵盛開在盤中的金色蓮花,花瓣層層疊疊,金絲纏繞其間,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一位衣著華麗的年輕公子率先拿起一塊,輕輕咬下。只聽“咔嚓”一聲,酥皮在齒間碎裂,那聲音彷彿是冬日裡踩在雪上的脆響。酥皮的口感酥脆無比,一入口便在舌尖上散開,帶著酥油的醇厚和麵粉的麥香。而內餡的蓮子泥順勢流出,香甜的味道瞬間充滿了整個口腔。那蓮子泥軟糯綿密,甜而不膩,還帶著花露的清香,每一口都能嚼到蓮子的細膩顆粒,彷彿是在品嚐西湖的韻味。
一位老者閉著眼睛,細細品味後說道:“此酥烙,外皮酥脆似金,內餡軟糯如綿。酥皮之香,仿若草原上的清風攜著奶香而來;內餡之甜,恰似江南水鄉的蓮香沁人心脾。兩者融合,堪稱一絕。”
一位富家千金則笑道:“這酥烙入口,先是那金累絲的奇妙口感,微微有些彈牙,卻又不生硬。再是酥皮的酥脆,如同在嘴裡奏響了一首歡快的樂曲。最後是內餡的甜蜜,就像初戀的滋味,讓人心醉。”
一位文人模樣的食客也不禁讚歎:“這金累絲蓮花酥烙,不只是點心,更是一件藝術品。觀之,如賞一朵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