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打破認知(第1/2 頁)
五臺山本來是座山,不過因為其相對幽靜、遠離塵世喧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以及其他各種文化歷史原因,讓這裡成為了佛教聖地。
漢代的時候,五臺山就有了第一座佛寺,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佛教寺廟建築之一,之後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
把車停好後,程遠拿出手機,點開了“跟著《黑神話:悟空》遊晉省”活動打卡小程式。
“顯通寺、南禪寺、佛光寺和龍泉寺。”程遠對著打卡清單念著,然後他又開啟了五臺山的地圖,標出了四座寺院的位置。
這四座寺院,都是歷史悠久且極具文化和藝術價值的古代寺院。
顯通寺位於五臺山臺懷鎮北側,是五臺山的開山寺廟,又稱大顯通寺、大孚靈鷲寺等。
顯通寺歷史最為悠久,規模也最為宏大,是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始建於東漢時期,與洛陽白馬寺同為我國最早的佛教寺院,被稱作“釋源宗祖”。
顯通寺初名大孚靈鷲寺,後歷經多次擴建與改名,如北魏時擴建,改名叫花園寺。
武則天的時候又改稱大華嚴寺,到了明朝,明太祖重修寺院,再次賜名“大顯通寺”。
顯通寺坐北朝南,寺宇開闊,佔地平方米,殿宇宏偉,有殿堂樓閣禪房僧舍等400餘間。
寺院建築以明清時期為主,寺院最主要的七座殿宇,觀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文殊殿、銅殿和藏經樓,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排列。
殿宇整體佈局嚴謹,中軸線清晰,左右配殿對稱。
寺內還珍藏著許多歷史文物,如唐代的龍虎石碑、康熙皇帝御筆的有字碑,千缽文殊銅像、銅殿、銅塔、無量殿內的華嚴經字塔、重達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的大銅鐘等。
南禪寺於唐代建立,最早的建築年代已經難以考證了,根據殿內西平梁底皮題記表明,南禪寺重修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也就是公元782年。
宋元佑元年曾再次維修,明代以後寺院際遇不佳,建築逐漸減少,但大佛殿代代不廢,一直有人打理修葺,幸運地儲存了唐代原貌。
所以,南禪寺大殿成為了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唐代建築,也是我國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別無分號。
南禪寺坐北向南,由兩個小院落組成,佔地4158平方米,殿宇6座,主要由山門的觀音殿,東西配殿的菩薩殿和龍王殿,以及大佛殿組成。
南禪寺的建築結構具有唐代建築的顯著特點,大佛殿內的唐代佛像神態自然、面容豐滿、比例適中,非常具有藝術價值。
佛光寺位於五臺縣豆村鎮東北的佛光山中,據史料記載,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間曾路過這裡,看到佛光,於是下令新建寺院,名為“佛光寺”。
佛光寺建在佛光山的半山坡上,東南北三面環山,唯獨西邊是個缺口,寺院因勢而建。
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有殿堂樓閣等一百二十餘間。
現存的東大殿,重建於是唐宣宗大中十年,也就是公元856年,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殿堂式木結構建築。
東大殿中現存建築構件大部分都是唐代原裝的,殿內儲存的唐代塑像、壁畫、題記等都是我國的建築瑰寶。
作為佛光寺配殿的文殊殿,比五臺山其他寺院的配殿都要大,殿內儲存著7尊金代塑像,牆壁上還留存著大量明代羅漢壁畫。
此外,寺內還有北魏祖師塔、唐石刻經幢兩座,還有唐磚墓塔等。
龍泉寺建於宋代,明代的時候重修過,到了清末民初再次重建。
關於龍泉寺這個名字,還有一個傳說。
說這個地方過去有九龍作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