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置產(2)(第1/2 頁)
樹影婆娑下,恰有輕風而過,帶著身旁幽幽話語從耳畔流過。
“因為吃不飽……任那作物長得再好,糧食產的再多,也和他們也沒什麼關係。”裴謹語氣悠悠。
趙卿諾靜靜地望著下頭長勢喜人的莊稼,眸子幽暗莫名。
“我朝以家中資產和人口為徵稅標準,夏秋兩季徵收,不論男女老幼皆需納粟一石,且婦人每年要另外納一匹粗布,男丁要服役一次……”
“所以生的越多,稅就越重……可是,這不合理呀?”趙卿諾深覺荒謬。
“這一規定是在大魏初建時由太祖親定……彼時外面‘群狼環伺’,內裡才剛安定,百廢待興……且後面還有一句話,凡家中男丁有入伍者,其上皆可免之。
然而,到了今日,後頭這句話就被心照不宣的‘忘記’了。”
一面說著,一面觀察著趙卿諾,見她時而蹙眉,時而欲言又止,時而恍然點頭,裴謹看的眸光閃爍,唇角微翹:“時人常說多子多福……呵。”一聲短促的“呵”似乎在表達著他的嘲諷。
“阿諾可知,若是放在許多年前,以阿諾這般年紀便要出嫁了,否則,不僅家中長輩要受罰,未出嫁的姑娘還會被強制婚配。”
裴謹狀似玩笑的話,卻聽得趙卿諾倏地打了一個寒顫,後背竄起一陣涼意:強制婚配……婚姻裡頭,女子本就不易,若是再碰到個人渣,豈不是要搭進去一條命……
“現在是不是又多了許多雜稅?”
問完,趙卿諾想起這些年的經歷,長長的嘆息了一聲:“鋪路修橋收稅尚能理解,那些個什麼站地稅、落宅稅、紙筆稅,就連繩索都要交稅,當真是……”
站地稅,顧名思義便是,但凡站在大魏的土地上,就要納稅。
落宅稅則是修建房屋要納的稅款,以房子大小,所在地為依據徵收。
紙筆稅便是指差役賦稅登記時所耗用的筆墨紙硯。
這些是能叫上名頭的,還有那許多叫不上名頭的。
原來在安林縣時,趙家的納稅全都是用銀錢代替,所以還沒有這麼直觀的感受。
“是以,許多人會向有功名的人或權貴‘投田獻土’,之後或是外出尋條生路,或是做了佃戶……只需給主家交夠租子,再繳其他雜稅便可。”
裴謹收回遠眺的視線,看向趙卿諾,“你母親和你都無法成為戶主,若是買了田,需落在寧遠伯名下……這一點可以放心,立契時,附明所有人即可。
這片地產量尚可,不用納稅,收上了的租子按現今糧價算,其實要比鋪子穩妥划算。”
趙卿諾默默聽著,視線卻落在遠處的一個婦人身上。
綠油油的田地裡,一個大著肚子的婦人揹著一個奶娃娃,正在幹活。
她每走幾步,就要停下來直起腰,歇上一會兒
婦人的身後還跟著一個大頭細身,好似蘿蔔一般的孩子。
這個孩子步履遲緩地跟在母親後頭,拎著一個破破爛爛的小籃子。
那婦人又累了,直起腰回頭摸了摸小孩子的大腦袋,看向趙卿諾的方向,咬了咬下唇,彷彿下了巨大的決定一般,朝著另一邊的老漢走去。
她一面比劃,一面說著什麼,片刻後,那老漢點點頭,讓婦人等著,自己整了整破舊的衣裳,朝坡地走去。
那婦人牽著孩子,忐忑的望著公爹的背影,想了想,攆了上去。
“你來作甚!”老漢聽到後頭的動靜,轉頭呵斥,“若是惹了貴人……”
“那就全家一起死吧……”婦人悽慘一笑,低頭看了眼孩子,“爹呀,太難熬了……”
老漢哆嗦著嘴唇,張了又張,終於發出聲音,卻只說了一個“好”字。
趙卿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