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瞌睡送上枕頭(第1/2 頁)
“歡迎你們加入八路軍。”
剛由“國民抗日軍”改編為第五軍分割槽的各位軍事領導人員紛紛趕往晉察冀根據地阜平面見根據地最高領導人,雙方相見言歡,而這支新加入晉察冀根據地的部隊雖然得到了第五軍分割槽的名號,卻仍然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人員仍舊是原來那些人員,只不過晉察冀根據地準備派出一些政工幹部過去。
當然其實這支部隊中本就有不少地下黨,所以也才促成了這次聯合。
不過晉察冀根據地剛打破反掃蕩,根據地被殺百姓和被燒燬物資都不少,也急需獲得外界支援;而位於涿州淶水以及北平以西活動的原“國民抗日軍”距離鬼子華北派遣軍司令部所在地的北平實在太近,平時也沒少被鬼子重點針對掃蕩。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雖然雙方多少有點理念不同,但是還是被鬼子逼得走到了一起,背靠背抱團取暖。
哪怕是臨時走到了一起。
只是既然“國民抗日軍”放下了自己的名頭,換上了晉察冀第五軍分割槽的名號,自然晉察冀根據地總得為這個新增軍分割槽的安全提供背書。
“我們希望根據地總部能派出援軍,協助第五軍分割槽反擊鬼子的掃蕩。”
對於第五軍分割槽領導人的集體請求,晉察冀總部頗有些犯難。
兵是必然要出的,畢竟都已經納入晉察冀根據地範圍了,不出兵說不過去;何況第五軍分割槽的地理位置也極度重要,其活動中心區的齋堂鎮距離北平紫禁城直線距離不過60公里而已。
晉察冀根據地草創階段,不光物資奇缺,關鍵性的人才更是嚴重短缺。
人才短缺的嚴重程度到了什麼地步?以獨立團為例,兩個月時間內就從不足2000人擴充到了包含三個主力團在內,還有四個遊擊支隊,兵力7000多人的龐然大物,哪怕獨立團原先很多幹部都是降低了兩級使用,如今恢復起原來的級別,仍然覺得幹部不敷使用。
至少各種中低階參謀人員就是奇缺,畢竟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參謀,好歹得有小學畢業吧,否則一邊教參謀知識,一邊教識字,猴年馬月才能畢業出師?
很可惜,此時不管是整個華夏,還是晉察冀根據地,小學畢業的人都能稱之為鳳毛麟角,這個時代甚至能把小學高年級畢業的學歷稱為“高小”,納入到知識分子當中去,可見識字人才缺口之大。
這還只是部隊所需,對人才需求量更大的根據地政治和經濟建設人才,對知識分子的需求就更大。
而環顧整個晉察冀根據地,哪有這麼多的知識分子?
然而有個地方小學以上學歷的人員相對不缺——沒錯,就是常年作為國都的北平,以往作為國都,各類資源緊著給北平,因而北平城內無論小學還是中學大學都比很多城市多出不少,歷年畢業生數量更不必說;北平自打1928年才正式失去國都地位,距離此時十年不到,此時自然也有不少識字之人。
而且這些有一定學歷之人還有一個優點——多數都是覺醒了民族意識,傾向於堅決抗日的。
這正是晉察冀根據地乃至整個八路軍謀求的絕佳的合作之人。
延安更是在陝甘寧邊區文教工作者會議上指出: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可能戰勝敵人的。”
只是北平學生要趕到晉察冀核心區,直線距離就超過了110公里,這還沒算沿途鬼子和偽軍可能的攔截,土匪和其他遊兵散勇強拉壯丁的事。
因而晉察冀要掩護北平和天津的學生甚至教授趕來根據地,勢必需要一箇中轉站,一個接應點——第五軍分割槽的位置就很合適。
然而這個距離上,急行軍一天便能衝到北平城下;故而北平的鬼子對這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