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自己挖坑自己埋(第1/2 頁)
“只要我們能有效破襲平漢路,就能有力牽制鬼子往正面戰場投入更多兵力和裝備。”
唐亮對此深感認同,正如德國參謀部研究的結果,一戰中歐洲戰場上軍以上規模的戰鬥基本圍繞鐵路線200公里內進行,在原本的時空中,日軍正面戰場的展開更是依賴鐵路線,畢竟華夏的公路狀況比其歐洲來實在差幾條街。
更拓展來說,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後為什麼能在不到一年內將國軍殘軍基本殲滅,主要原因除了中央軍主力損失殆盡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國內主要鐵路節點都已經被解放軍奪得並在短期內搶通,因此解放軍只要願意,就能在短時間內在某個方向集中倍數於國軍的兵力,質量和數量雙重優勢下,渡江戰役後國軍給人感覺幾乎沒有像樣抵抗也就源於此。
抗戰的日軍雖在1938年奪取武漢後,紙面上看似乎拿到了類似的優勢,實際上由於佔領區大片鐵路被八路和新四軍破交,大量鐵路的實際有效通行時間極為有限。
結果便是理論上應該能發揮的優勢並沒能發揮出來,日軍在各個戰場上兵力經常只是國軍3分之一甚至更少,儘管日軍也強調“迂迴再迂迴”,試圖包圍國軍,但就實際效果而言,因兵力實在不足,就實際達成效果看,通常只能打成效果有限的擊潰戰。
唯一例外就是1944年的“一號作戰”,此戰發動前,晉察冀和晉冀魯豫根據地都在1941年秋大掃蕩和1942年“五一大掃蕩”中損失慘重,1943年整個華北地區八路實力大幅受損,讓鬼子得以大規模修復和鞏固敵後鐵路,因而之後爆發的一號作戰,有了足夠後勤保障的鬼子一口氣動員了40多萬部隊發起進攻,這在早先的作戰中是根本做不到的。
如果不考慮兵員質量,僅從兵員數量而論,一號作戰動員的鬼子兵數量是歷次會戰之最,甚至比此前戰線更短、日本國力更強時所發動的武漢會戰所能投入的兵力更多。
當然此刻在場的眾人當中,也就只有唐亮這個“未來人”更清楚這個“歷史”。
很快唐亮又得到了一個新的請求。
“鬼子這些戰車您是否能開走?”
唐亮頓時腦袋有點大,首先自己手上的技能可沒開坦克的技能,更重要一點,之前伏擊鬼子坦克唐亮可是親歷者,這些被命中的日軍坦克除了被打穿,更有被打出殉爆了的,想到這,唐亮忽然覺得自己似乎聞到了哪兒飄來的烤肉味……
只是看著楊師長和鄧政委殷切的目光,唐亮倒是不忍心直接拒絕,畢竟對於窮的連人手一支步槍都裝備不起的八路來說,如果當真能把日軍坦克修復,那誘惑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我先試試吧。”
本著不能自己一個人受罪的打算,唐亮當即決定除了轉職卡車司機的金城,剩下的兩位也被唐亮一塊提溜出來,共同趕到日軍被擊毀的4輛坦克處。
“嘔”
儘管唐亮避開了還有著若有若無烤肉味、被掀飛了炮塔的95式坦克,不過真鑽入89式坦克和另一輛95式坦克裡,唐亮立即被自己的“傑作”噁心地不行。
車體內壁大量噴射狀肉沫,再配上死魚眼睛的日軍坦克乘員,外加人死後直接的屎尿橫流,畫風實在太美……
幸好這是天寒地凍,死人的臭味還沒瀰漫開來,要換了夏天,打死唐亮也不進去。
一瞬間唐亮很想直接鑽出坦克,跟楊師長和鄧政委說這坦克修不了,大家把這貨埋了吧。
但是想到楊師長和鄧政委,甚至無數獨立師指戰員殷切的希望,唐亮又實在不忍心這麼撒謊,既然如此……
“尚甘嶺、黃草嶺,你倆把這些死人丟出去。”
唐亮毫不猶豫讓這兩個工具人把最噁心的工作包圓了,自己則跳到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