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土地(第1/2 頁)
南邊的稻穀成熟的早些,前幾日沐休時晏書已經帶著書傑去過莊子,落實秋收的事情。
村裡人感謝春耕時江家將家裡的耕牛借出一頭來幫著犁地,這次秋收割稻穀,許多人家都願報名做那短工,其中不乏那些割稻高手。
九月十七日是江舉人的兩週年祭,江家人去寺裡為他點了一盞長明燈。張氏仍是祈求江舉人保佑書傑好好讀書早日考取功名,保佑晏書早日覓得如意郎君。
當下所謂的守孝三年實際是守二十七個月的孝,三個月後就要辦除服禮,那日的除服禮才是大日子。故而這兩週年的祭日江家並未大辦。
回到家中,歇了兩日,平復了下心情,晏書就又去李家教書去了。
雖說商賈地位低下,但走南闖北的,訊息靈通的很。
這次京東西和淮西路的西城所核查田契的事情,李家已經得到了訊息,現在正在悄悄的先自查家裡的田契來源呢?若是發現有問題的,就趕緊去縣衙補手續去了。
教完今日的課程,柳氏將晏書叫到院子裡,將此事告訴了她。
“江姑娘,這事我也就告訴了你大伯母和你,其他人都沒說。你回頭家去,也要趕緊將家裡的田契給看看,若是有那手續不全的趕緊去府衙裡補手續。若是有那說不清來源的田契也趕緊再核實下,看如何補救?”
晏書內心也有些焦急,“家裡田契的情況,我和母親也是最近兩年才接手的,以前都是我父親一手操辦的,這可如何是好?”
柳氏安慰了一番:“那西城所目前主要是在北方活動,咱們屬於淮南路暫時還未波及,可還是要儘快解決。說不定哪日就在咱們這地界頒佈政令了,到時候再補救就來不及了~”
以前江舉人在世的時候,張氏很少管田契這些大事,可能也說不清楚來源,這就讓晏書很是頭痛了,“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
柳氏道:“有的,若是你弟弟能夠早日考中秀才,有了功名就好辦了,基本只要略微疏通一下就能保住田地。”
晏書對著西城所也是好奇的很:“舅母,這西城所是幹什麼的?”
柳氏道:“我也不是很清楚,也就聽你舅舅說了一嘴,說是幫皇帝查田契的,若是發現有那說不清道不明的田地就要拿來充公給皇帝呢?”
晏書奇道:“上次家中買了五畝田,都要到官府去備案的,可見那田契也都是正規的,怎的還要問從那裡來的呢?再說了一百多年前還是前朝,他們往上數個三四代的,豈不是都問到前朝去了。”
柳氏道:“誰說不是呢?你舅舅這兩天愁的很,就因為京東西和淮西那邊弄著核查田契的事情,老百姓手裡沒錢,連帶這生意都不好做呢。不過你舅舅說今年北邊的小麥的價錢可能要漲呢?這做生意一會漲價、一會東西又賣不出去的事情,我可搞不清楚一點點。”
晏書聽在了心裡,趕忙與柳氏告別就匆匆往家裡趕去。
一回到家裡,就將此事告訴給了張氏,母女二人將大門從裡面一鎖,拿出藏得緊緊實實的木匣,一張一張的田契翻看著,回憶這田從何而來?
什麼這二十畝地是祖父開荒得的,此事還是當年的縣令組織的開荒,他本人還因此得了朝廷的嘉獎。
這二十畝地是張氏的陪嫁,是她父親給她的,也是開荒得的。
那二十畝地是江舉人中了秀才後買的,那地還是原來的大戶家的,他家裡就有人是一小吏,那來源也能說的清楚。
最後查來查去,有那八畝田地因買的時間太久了,那賣地給江家的人一家子都不知道去哪裡了,也就無從查起。
為了這八畝地的事情,母女倆都不曉得該怎麼辦才好?
反倒是書傑回到家中聽到姐姐說的事,小手一拍胸脯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