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我要當霍光(第1/2 頁)
兄弟倆聊了一會恩科的事,李成業突然問趙贏:“老三,此次西征,你怎麼會讓樞相掛帥?我不是說他能力不行,畢竟年齡大了。”
“這是我能給他的最好的安排。”
趙贏解釋道:“範老頭是要配享太廟的人,但是他已經不適合待在首相府,與其留在首相府添堵,還不如放他出去做點實事。”
“發生了什麼我不知道的事?”李成業好奇地問,前段時間自家老三不是還和範老頭如膠似漆嗎?怎麼突然就翻臉了。
“範老頭是大明的忠臣,但不是我趙贏的忠臣。”
趙贏自嘲一笑,道:“前兩天我回京的時候進宮見了我老丈人,老丈人讓我提防範景文,老小子在給他進讒言呢!”
“他跟你老丈人說什麼了?”李成業更加好奇。
趙贏淡淡地說:“也沒什麼,就是最近一些關於我的流言,據說好多人說我想當大明的曹操。”
李成業哈哈一笑,半開玩笑道:“難道他們說得不對?”
“大哥啊大哥!”
趙贏搖搖頭,道:“我以為這天底下最瞭解我的人就是你,結果你也誤會我,我可是大明皇帝陛下的女婿,拯救大明的功臣,誰敢在我面前說比我還忠於大明?”
李成業一愣,自家三弟這是小鬼上身了嗎?這些話從他口中說出來怎麼這麼違和?
作為攻略大明計劃的制定者之一,李成業太清楚自家三弟在想些什麼,這大明江山,遲早都是老趙家說了算。
當初趙贏一共提出上中下三個計劃。
上策是現在正在執行的計劃,在大明危亡之際出手相助,獲取大義名分,呂宋群臣入大明中樞,挾天子以令諸侯,征討不臣。
待時機成熟之後,大明皇帝或者禪讓,或者隱退,只要不礙路,怎麼著都成。
這是奪取大明江山成本最低的方案,呂宋國是商人之國,商人嘛!總是要考慮投入產出比的,用最小的投入產出最大的效益是商人畢生的追求。
中策是待闖軍攻破京師後,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上岸,扶大明太子朱慈烺上位,和上策的套路是一樣的。
按理說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天子越年輕,這事操作難度就越小,但是為什麼扶大明太子上位是中策而不是上策呢?
因為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只要他還活著一天,他就還是大明的皇帝,任何人都不能否認,誰敢否認誰就是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
而且挾持一個成年皇帝比挾持一個未成年皇帝的價效比更高,特別是崇禎皇帝這種執掌朝政十七年的皇帝,他有自己的政治資源和手腕,說他被挾持的可信度不高。
最重要的是,趙贏太瞭解江南那幫士紳豪強的嘴臉,崇禎皇帝一死,他們還會不會承認朱慈烺是大明正統繼承人都是個問題。
就算趙贏能證明朱慈烺就是大明太子朱慈烺,並且把鐵的事實擺在江南士紳豪強的面前,他們也會說朱慈烺被脅迫了,已經不能代表大明正統。
那時候趙贏掌握的大義名分可就摻水了。
不過摻水的大義名分也是大義名分,也不會影響趙贏使用。
最可怕的後果是,崇禎皇帝一死,江南士紳立刻在應天府另立新皇,屆時華夏可就有南北分裂的風險,說不定大明的南北戰爭會提前到來。
至於下策,那就是穩坐海外,坐視大順、大西、滿清、南明四方混戰,等他們人腦子打成狗腦子的時候,再隨便扶持一個大明宗室上位,然後打著重整河山的旗號上岸,待天下一統,趙贏直接登基。
可是下策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統一戰爭的成本高,風險大,呂宋小國寡民,抗風險能力很弱,呂宋的核心武力就只有兩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