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君權和相權(第1/2 頁)
顧繼坤是博古通今的大學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趙贏是經過資訊大爆炸洗禮的大嘴炮,上懟老闆下懟網友。
兩人只聊了半天,就結成莫逆之交。
論正兒八經的學問,趙贏肯定不如顧繼坤,但是要說點評天下大事,顧繼坤是拍馬都趕不上趙贏。
要怪就怪孟婆當時打瞌睡,忘記給投胎的趙贏灌一碗孟婆湯,擁有後世先進經驗和眼光的趙贏自然能輕鬆碾壓顧繼坤。
兩個老朋友敘完舊,顧繼坤這才問趙贏:“殿下,不知你讓人把我接到京師,準備怎麼安頓我?”
“先參加下個月的恩科,等有了進士功名,到時候我讓你當首相府農業司的司長。”
趙贏對老朋友早有安排,顧繼坤從崇禎十二年開始編撰《天下郡國利病書》,這些年他蒐集了很多有關國計民生的資料,並走遍大江南北,對資料中記載的山川要塞、風土民情作實地考察。
這樣一個對大明的賦役、屯墾、水利、漕運等事務都瞭解的人,天生就該當農業司司長。
自己這功名還沒到手,職位先定下了,顧繼坤笑著問:“殿下,你讓我當一司司長,沒有徇私吧!”
北上的途中,顧繼坤已經對大明現在中央的行政架構和官制有了大致瞭解,他這個農業司司長可是正兒八經的正三品大員。
“老顧,你知道我這個首相是幹什麼的嗎?”趙贏笑著說,“我這個首相可以光明正大地結黨,首相府的政令要通暢,首相肯定要用自己熟悉的人嘛!這一點我老丈人也是認可的。”
顧繼坤聞言一驚,皇家不是最忌諱臣子抱團嗎?皇帝就不怕皇權旁落?
崇禎皇帝真的能放心大膽地把國家的大權交給自己的女婿?還是皇帝已經被趙贏控制,成為一具傀儡。
趙贏難道真的像外界傳言的那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賊?
顧繼坤暗自揣測,開始考慮自己到底該聽老朋友的話,還是應該忠於皇帝陛下。
似乎看穿顧繼坤的小心思,趙贏解釋道:“老顧,你也是學通古今的大學者,你難道不知道華夏自古以來都有君權和相權之分?”
“為何大明朝堂黨爭不止,亂象不休?就是因為君權和相權不明確。”
“本朝太祖廢相權,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皇帝和朝臣沒有緩衝空間,直接導致皇帝和朝臣矛盾不斷,你看歷朝歷代,有哪一朝哪一代的皇帝和朝臣的關係和本朝一樣差?本朝皇帝和朝臣的關係正應了《孟子》中那句君視臣為草芥,臣視君如仇寇。”
“本朝的內閣首輔雖然有宰相之名,卻無宰相之實,內閣首相行事總是繞不開皇權,國家政令難以上通下達,全國上下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
“其實當本朝的內閣首輔很累,空有宰相的名頭和責任,卻沒有宰相的權利,有時候做事甚至要看宦官的臉色。”
“最重要的是,大明選官任官的權利都沒有在內閣首輔的手裡,內閣首輔根本無法組建一個完整的執政團隊,無論下達什麼政令都有一大群人來反對。”
“這樣一箇中央政府根本無法簡潔高效地制定和執行政令,才會導致如今內憂外患,幾乎有亡國之禍。”
總結完大明權利分配製度的漏洞,趙贏又開始總結。
“所以,我老丈人和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撥亂反正,重新對國家權力進行分配,相權組織執政團隊,治理國家,皇權只需對相權監管就行。”
“為什麼我在改組大明中央政府機構的時候沒有動都察院,因為都察院以後直接對皇帝負責,主要任務是負責監管首相的權力。”
“但是都察院的做事方式必須整改,都察院的官員以後不能對首相府的具體政令指手畫腳,不能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