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兒臣願意(第1/2 頁)
吳三桂是一員虎將沒錯,但是他都沒有叫趙贏一聲“主公”,所以趙贏實在是找不到替他說話的理由。
所以崇禎皇帝整治吳三桂,趙贏不但不反對,反而在一旁出謀劃策。
不在皇帝面前吃點苦頭,吳三桂怎麼會想起宋王殿下的好?
果然,心頭不舒服的崇禎皇帝立刻採納了趙贏的建議,下旨收回吳三桂的爵位敕封。
可憐吳三桂,到手的爵位都還沒有捂熱乎就被擼奪了。
談完吳三桂的事,崇禎皇帝把話題轉向如今他最關心的問題上。
“駙馬,王修之的提議你怎麼看?”
趙贏還能怎麼看,當然是舉雙手贊成,他答道:“王修之的提議很好,能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
“可是太子乃是國本,不容有失,入軍營會不會有危險?”崇禎皇帝還是擔心自己兒子的安全問題。
趙贏道:“明裡暗裡派人多加保護就是,三大營常年戍衛京師,只要敵人不打到京師,應該沒有什麼危險。”
崇禎皇帝也知道在京師三大營當兵的危險係數很低,但是他捨不得讓自己的兒子去吃苦,可是這話他又不能直接說。
國難當頭,皇室成員都捨不得吃苦,還好意思讓滿朝文武勳貴和天下百姓吃苦嗎?
於是崇禎皇帝換了一個角度說:“就怕太子從小嬌生慣養,若是入營之後當了逃兵,豈不是讓天下臣民笑話。”
老丈人這樣說,趙贏立刻明白了他的擔憂,勸解道:“父皇,溫室裡開出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太子從小嬌生慣養,不知民間疾苦,不知軍隊運作,這樣的太子,你放心把皇位交給他嗎?入軍營後,太子能接觸到普通士卒,能透過普通士卒瞭解大明民間的真實情況,參與軍務,也能瞭解軍隊的情況,只有真正地瞭解大明現在的情況,屆時太子才知道該如何治理天下。”
這些道理崇禎皇帝還是懂的,他就是一個反面教材,因為他有長兄,所以他從來沒有想過皇帝該怎麼當,也沒有人教過他怎麼當好一個皇帝,所以他登上皇位後才會手足無措,大多數時候都會被朝臣矇騙。
不過崇禎皇帝還是很猶豫,畢竟沒有哪個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苦。
看著面露猶豫的老丈人,趙贏提議道:“父皇,此事事關太子,不如我們問問太子殿下自己的意思。”
女婿的提議不錯,崇禎皇帝當即命人去東宮宣太子朱慈烺。
不多時,文質彬彬的朱慈烺進入乾清宮。
早朝的時候朱慈烺也在旁聽,他大概知道父皇找他是什麼事。
正好,他也想找父皇談談自己入營當兵的事。
朱慈烺從小接受大儒教育,走的是文人路線,立志做一個仁愛之君,若是放在以前,他對入營當兵肯定有牴觸情緒。
堂堂大明太子,天潢貴胄,豈能和臭哄哄的大頭兵待在一起?
但是自從他親眼看見自家妹夫趙贏領兵勤王,解除京師之圍之後,他的思想就悄然轉變。
他現在還記得,當初自家妹夫沒有領兵上岸前,父親面對闖賊東進的無奈。
為什麼父親面對闖賊只能無奈嘆息,而自家妹夫卻能遊刃有餘地應付圍困京師的闖賊。
特別是朱慈烺在看了以趙贏為主角的小說後,年紀尚淺的他幡然醒悟,大丈夫在世,有兵才有權。
特別是他那個外向的大妹,最近經常在他耳邊嘮叨,說什麼他只要有宋王一半的本事,父皇也不會憂慮得夜不能寐。
朱慈烺身上流著洪武大帝的血脈,被幾個小女孩一激,血脈深處的武人血脈居然開始覺醒。
所以當王永吉提出讓大明太子重新遵從祖制入伍當兵的時候,朱慈烺心動了,他要向家裡的幾個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