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我們不妨大膽些(第1/2 頁)
對,趙贏不僅要掘大明勳貴集團的根,他還要掘大明文官集團的根,掘天下士紳的根,掘大明宗室的根。
總之,一切趴在大明身上吸血的人都是他的敵人,對待敵人,就要像秋風掃落葉般無情。
現在,趙贏只是拿大明的勳貴集團來開刀而已。
外有東虜屢次犯邊,內有流寇肆無忌憚,把仗打成這樣,掌管大明軍隊的勳貴集團個個都該自殺以謝天下。
不拿他們開刀,拿誰開刀?
“宋王殿下,三大營和朝中勳貴牽連甚深,不宜輕動啊!”
眼見趙贏一上來就要拿大明勳貴開刀,範景文連忙勸他不要衝動,這倒不是範老爺子怕大明的勳貴,他主要是想保護年輕的宋王。
大明文官集團的水很深,大明勳貴集團的水更深,一般人把握不住。
“滿朝勳貴把三大營視為自己的自留地,這合理嗎?”
“不合理!”
“任由勳貴把持三大營,以致朝廷無可用之兵,這合理嗎?”
“不合理!”
“滿朝勳貴,世受國恩,平日裡吃空餉喝兵血,一有戰事就把士卒推上前線送死,自己在家當縮頭烏龜,這合理嗎?”
“不合理!”
三連問之後,趙贏做出總結:“範閣老,既然這麼多不合理,我們為何還要容忍他們?這種既不能為君分憂,又不能為國效力的勳貴,我們大明要之何用?”
範景文極力勸道:“話雖如此,但是京中勳貴牽連頗深,你動一個,他們全都會跳出來,到時候怕是連皇帝陛下都壓不住。”
“範閣老不必再勸,孤意已決。”趙贏的態度很堅決。
其實趙贏很想說他有一百種方法讓反對他的人消失,可是他怕這話說出來嚇著範景文。
“唉!”
勸不動趙贏,範景文只能長嘆一口氣,道:“既然如此,此事就由老臣去和陛下說吧!有什麼罵名老臣擔著,反正老臣如今年快到花甲之年,也沒幾年好活了!”
範景文是一個有擔當的人,他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保護好趙贏這個大明的希望。
“既然如此,那就有勞範閣老了!”趙贏乾淨利落地拱手行禮,定下此事。
範景文有點懵,腦袋嗡嗡的,不是,你真讓一個老人家去幹這些事情,你良心不會痛嗎?你不勸勸老夫的嗎?老夫這個人還是很聽勸的。
趙贏表示不勸,堅決不勸,很難找到人去做這種得罪人的事情好不好?好不容易碰上一個,他豈能放過?
不給範景文說話的機會,趙贏又拉著他開始討論徵辟新卒的事情。
從宋朝開始,以文御武成為主流,華夏武人的地位就越來越低,民間甚至有“好鐵不打釘,好男兒不當兵”的說法,可見老百姓並不熱衷於參軍入伍。
因此,範景文建議還是在大明的軍戶中遴選可用的青壯,徵召入伍。
可是趙贏已經決定廢棄大明的軍戶制度,把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還給大明的老百姓,所以範景文的建議被他否決了。
不從軍戶中徵召,那就只有募兵,範景文又提出募兵制。
可是募兵制也有弊端,一是募兵抱團,這種抱團並不是說打仗的時候團結,而是在對付上官的時候抱團。
就連大名鼎鼎的戚家軍,開戰之前,士兵都要先和上官商定好繳獲的分成比例,比例高,大家就奮勇衝鋒,比例低,大家就擺爛。
募兵制還容易形成兵為將有的弊端,士兵只認營官,不認皇帝的事情時有發生,這種事放在邊軍還能糊弄,可三大營是負責拱衛京師的軍隊。
所以募兵制也被趙贏否決了。
“那三大營的兵源從何而來?”範景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