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徵丁(第1/2 頁)
天氣越來越冷,村裡人的日子也越來越難熬,倒是陶若筠還算輕鬆。
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時候她就忙著把桃子酒全部都過濾出來,讓郭掌櫃的想盡辦法全部拉走,不為別的,就是覺得放在家裡不安全。
那些都是銀錢,這是家家戶戶都知道的事情,她甚至託喜順帶話給郭掌櫃的,暫時別結算銀錢過來,她已經賣了不少米了,身上太多現銀實在不安全。等她缺的時候,自然會去取,郭掌櫃的自然樂意。
陶若筠防著防著,最後還是沒有防住,一件影響全縣人的事情發生了。
長興縣靠近太湖,按理來說水是不缺的,可是今年夏末出現了那樣嚴重的乾旱,以至於秋收季有些村子顆粒無收。縣裡決定重新整治河堤,加強引水到村裡。
這本是好事,可壞就壞在要徵壯丁。
按照大明律例,丁役早已取消,改為以銀代役,可是在真正施行的時候,卻各有各樣。
一年兩次稅銀,今年秋季稅銀按理應該在來年二月徵收完畢,可是因為秋季收成不好,多數人都還沒有上繳,也就導致了縣裡銀錢不足。
往年丁銀按田算,每畝50文,這一次徵丁,要想以銀代役,每畝徵的銀兩高達300文,凡年滿十六,未滿六十的,均要服丁役。
這一服便是一年,要麼拿錢,要麼出人。
對李家這種只有一個壯丁的家庭來說,人一旦去了便是田裡全荒廢了。
至於陶若筠,因為她沒有水田,所以並不需要繳納丁銀。
陶若筠聽說這件事的這天夜裡,就拉著小乙去到李家商量這件事。
李家此刻油燈昏暗,夫妻二人手拉著手在微弱的光線中默默哭泣。
“可有想好怎麼辦?”陶若筠小心問著。
李家大哥說道:“家裡就我一個壯丁,去了家裡就沒有人了,她一個女人,帶個十歲的孩子,這日子沒法過了。”
李家大哥是個粗糙的農村大漢,此刻已經淚眼婆娑,聲音嗚咽。
五畝田地,一兩五錢銀子,簡直要命。
“今年燒炭,可有掙下些錢?”
“這才燒了六窯,幾家人分分,家裡還要吃,根本不夠。”
這一點陶若筠心裡倒是有數,因為炭本身就不是高價的東西。
“這人肯定是不能出的,不行的話,我就賣一畝田。”李家大哥狠狠心道。
陶若筠立刻制止了他:“那可不行,才五畝田,賣了家裡要不要吃了?況且今年欠收,也賣不上價啊。”
這倒是實話,地裡種不出東西的時候,米值錢,地卻不值錢。
“那可怎麼辦,嗚嗚嗚”李家嫂子嗚嗚的哭出聲來。
“要不我先借給你們?”
不知是不是覺得自己和李家孤苦無依的境遇相似,陶若筠總覺得李家如此情景,令她覺得唇亡齒寒,她想幫著李家把田產保下來。
李家大哥聽了,感激涕零:“筠姑娘,你要是肯借,那你就是我們的活菩薩呀”
說著和李家大嫂就要一起跪下來,陶若筠慌忙去扶。
“大哥大嫂別這樣,你們聽我把話說完。”她扶著兩人坐下,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他們。
“我今年冬天大概是釀不成酒了,但是春天來了肯定要繼續釀的。既然縱哥兒不去學堂了,我想著讓他來幫我吧。算是我家裡的一個幫工,錢呢就從這次的銀兩裡面扣,如何?”
李家夫妻連連點頭:“好好好,這是再好不過了。”
這樣一來,李家就不必去修河堤,欠的債也不需要還現銀,陶若筠也有了更多的幫手,算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大家都很高興。
兩家商量完事情,陶若筠拉著小乙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