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告別蒼穹(第1/2 頁)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列子·湯問》
最後一次翻閱書架上的古文,鄧鳴泉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這句話上。忽然窗外一陣耀眼的光亮打斷了他紛飛思緒,分明是到了傍晚時分,外面的天空卻依舊明亮得不像話。
沉靜房間裡被收拾得一塵不染,好似沒人住進來過,鐘錶指標的清脆跳動,催促著他抓緊時間離開。
客廳擺著的全家福,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鄧鳴泉合攏房門前,透過縫隙依依不捨地看了良久,才重重關上門轉身走下樓梯。
老舊家屬院內街擁擠不堪,此時要比平日裡更為熱鬧些,家家戶戶都將行李包袱打點整齊,或是肩扛背馱,或是汽車承載著,等人們簇擁著湧向院門外,便朝著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移動,更多的人流是朝市中心廣場方向前進,反觀鄧鳴泉走得這邊鮮有人同行。
無獨有偶,不僅鄧鳴泉的表情沉重,同路之人皆緘默不語,低頭趕路,即便遇見相熟友人,不過是點頭應承著並不開口交談。
人類文明的歷史正如這條分叉路一樣,向左向右做出了不同的選擇,鄧鳴泉攥緊拳頭,每往前走一步,都感覺步伐愈發沉重。
不知過了多久,沉悶的空氣被一聲孩童的哭喊,攪動得渾濁不堪,就好像揮舞的令旗落下,長時間積攢的哀怨從背後傳來,鄧鳴泉不得不加快腳步,讓自己儘快遠離這悲傷之地。
相似的情景隨時隨地發生在地球各處,鄧鳴泉步行前往班車站點的路上,無數次感受到灼熱的目光,反覆審視著自己,臉頰火辣辣的疼痛,一時間有些分辨不清,究竟是內心羞愧在作祟,還是惡劣天氣的緣故。
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抬頭仰望蒼穹時,會看到一顆碩大的赤色黑洞高懸於頂,凝如實質的近圓形輪廓邊緣正不斷向外擴張,外圍洶湧光焰翻騰著,散發出詭異妖冶的顏色填滿色譜,伴隨著不固定時間產生的多頻共振,會引發地球上電流傳輸短路與訊號終止。
地球上的碳基生命用以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源泉,這顆貫穿人類文明的火球,相較於人類個體短暫存活時間而言,稱得上永恆存在的龐然大物,即將緩慢而堅定地打個哈欠,朝著地球方向出來一口氣。這個不經意間的動作將釀成一場史無前例的超級太陽風暴,帶走人類社會的先進科技,並裹挾著大量躁動的帶電粒子匯聚於地球背面的某處虛空區域,形成持續數百年之久的電磁漩渦。
電磁漩渦所產生的強大吸扯力堪比黑洞,因此用古文裡“歸墟”一詞來命名,歸墟與太陽之間連線的磁場,會從根本上改變地球的生態構成。
規模足夠龐大的日冕物質拋射,會湮滅地磁場帶來的保護層,融化所有暴露在空氣中的電子裝置和能源設施,重創地球表面,人類文明將倒退回原始時代。
全人類在得知此事確切要發生時,距離超級太陽風暴降臨還有三個月的時間,各國首腦齊聚聯合國辦公大樓,歷經足足七十二小時不間斷會議商討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稱之為——告別蒼穹行動。
告別蒼穹行動共分為三個階段性計劃:第一步為夸父計劃,彙集全球算力供給超級計算機,計算出災難到來精確到秒級的時間,並將地月運轉軌跡與電磁漩渦形成位置等一應資料進行實時展現,同時歸攏人類文明迄今為止所得到的各項資源,這一過程最多持續不超過三個月;第二步為逐月計劃,在月球背面的陰影區域儘可能建造生活基地,轉移人口與資源,與此同時在地球上深挖建造地下城,將無法登陸月球生活的人口留在地下城中,這一過程至少持續三百年;第三步為蒼穹計劃,等待太陽風暴徹底平息、電磁漩渦影響削弱至正常水平後,人類嘗試重新返回地球,修復家園,這一過程時間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