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印度經濟改革之父前總理曼莫漢?辛格(第1/3 頁)
曼莫漢·辛格(英語:anohan sgh,1932年9月26日-),印度資深政治家,印度國民大會黨元老,印度第14位總理,而且是第一位錫克族的總理。辛格在1991年至1996年任印度財政部長期間,進行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改革,打破了束縛印度經濟增長的種種枷鎖,使印度經濟步入高速發展的軌道,也被譽為“印度經濟改革之父”。 2004年5月19日被總統任命為新總理。曼莫漢·辛格的政治生涯不僅限於國內政策,他還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努力推動印巴和平程序,並在國際舞臺上代表印度發聲。他的謙和、勤奮以及對經濟學的深厚造詣,使他在印度政壇中獨樹一幟,儘管出生平凡,但透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華,成為了印度歷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
一、早年經歷
1、出生背景
曼莫漢·辛格出身貧寒。1932年,曼莫漢·辛格出生於旁遮普邦的首府阿密薩,少年時代勤奮好學。他的父親名叫施裡·古爾蒙克·辛格,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印度人,只能給他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條件。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更能體會到下層民眾的痛苦和要求。在他的從政生涯中,他一直呼籲政府重視農民問題,消除貧困。
2、勤奮好學
曼莫漢·辛格少年時代勤奮好學。他曾在旁遮普大學讀書,專業是經濟學,後赴加拿大的一所學校繼續攻讀經濟學專業,還曾經就學於英國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並取得牛津大學文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
求學期間,他就曾提出印度應該根據凱恩斯理論建立穩定的資本主義經濟,並需要政府對市場進行強有力的干預。他的觀點是,在一個相對貧窮的國家,靠政府幹預使經濟走上一條穩定的自我發展道路是必要的。
3、學成歸國
求學歸國後,他於1957~1965年在印度旁遮普大學教授經濟學;1969~1971年,在德里大學經濟學院任國際貿易教授。他對社會經濟變革和國際關係有著濃厚的興趣,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觀點。在他被任命為拉奧政府的財政部長前,他已經被公認為一名經濟學家。
二、從政經歷
1、前期經歷
1971年——1972年,任印度對外貿易部經濟顧問;1972年——1976年,任印度財政部首席經濟顧問;1976年,任(新德里)聖雄甘地大學榮譽教授;1976年——1980年,任印度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dia)行長,期間於1977年——1980年任印度財政部秘書;1980年,他出任印度計劃委員會委員,負責評估工程和分配資金,後任計劃委員會副主席,兼任印度儲備銀行和印度實業發展銀行(dtrial developnt bank of dia)董事;1982年,他出任印度儲備銀行行長,並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任職;1985年——至1987年任印度計劃委員會執行主席;1990年——1991年印度總理經濟事務顧問。
2、出任財政部長
1991年拉吉夫·甘地遇刺身亡後,印度陷入悲慟之中,經濟也岌岌可危。國家經濟在保守主義的官僚政客們的控制之下每況愈下。當時的印度財政赤字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85,外匯儲備僅剩下大約10億美元。
在總理納拉辛哈·拉奧的支援下,曼莫漢·辛格於1991年開始出任印度財政部長。上任伊始,他所面對的是一個爛攤子:經濟低迷,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印度經濟體制嚴重阻礙印度的發展,急需進行系統的調整和改革,但印度獨特的國情,決定了經濟體制改革的艱鉅性。
辛格大膽實施了經濟自由化改革,採取盧比貶值、猛砍國內產品津貼等措施,頗為見效。他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