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印度核力量發展及現狀(第1/4 頁)
印度是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近年來,印度一直致力於推進其核武庫現代化,並大力發展“三位一體”核力量。那麼,印度核力量是如何逐步發展的?其核力量現狀如何?又會對周邊國家和國際形勢產生哪些影響呢?
一、印度核力量的發展
印度的核發展首先從研究核能源開始。印度在獨立初期實行無核政策,但不放棄持有和研究核技術,主要發展核能源的民用性質和經濟用途。
受聖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影響,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尼赫魯提出反對核武器的理想主義理念,奉行和平核政策,堅持和平利用核能,公開承諾不謀求製造核武器,積極宣揚核裁軍,主張全面禁止核試驗。但作為大國總理,尼赫魯清晰而明瞭的知道核武器對大國的重要性,所以在尼赫魯時代,印度的核能研究得到了國家的不斷撥款和政策支援,再加上印度繼承了大量英國人留下的遺產,其核技術積累是十分雄厚的。
既然是和平利用核能,各大國自然放心。在建設核工業的過程中,印度得到了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技術援助。所以,印度的核工業發展很快。
1945年,印度塔塔家族在德里建立了第一個核研究機構,名為“塔塔基礎研究所”,從此開始了核領域的探索。
1948年,印度國會透過了“原子能法案”,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並制定了一項全面發展的核計劃,以獲得“生產利用原子能所必需要的全部基礎材料”的能力。
1954年,印度正式成立原子能部,總理親自兼任部長。在政府的鼓勵和支援下,除蘇聯外的亞洲第一個核反應堆在孟買郊區的特羅姆貝建成。1956年,印度和加拿大簽訂一項協議,由加拿大幫助印度於1960年設計建設一個40兆瓦的原子反應堆,且不受國際任何監督和限制。在這一階段,印度確實沒有研發核武器,印度當時沒有這方面的具體準備。
印度核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逐漸推進核武器化。1962年中印邊境戰役印度慘敗,以及1964年中國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這兩個事件,加快了印度的核武研發計劃。1964年,印度在特羅姆貝建成了一座能夠生產武器級鈽的後處理廠。1965年,尼赫魯又批准制定了一項秘密核試驗計劃,正式將研製核武器搬上了國家優先發展的議事日程。
1967年各核大國簽訂了《核不擴散條約》後,核武就已經成了明令禁止的武器,沒有任何國家會給印度出口。可是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把印度洋變成自己的內湖,又面對著東亞大國和巴基斯坦強大的軍事壓力,沒有核武器是萬萬做不到的,既然買不到,只能自己製造。因此,印度反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認為它不公正,在世界上區分出了“有核國家”和“無核國家”,兩者在權利和義務之間沒有達成平衡。
經過10年的努力,1974年,印度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枚當量為15萬噸的地下核試爆。在核試驗首爆成功後,印度表面上開始把發展國防力量的重心聚焦在發展核武器的運載工具上,同時暗地裡進行著核武器的技術準備,透過民用核能計劃秘密研發核武器技術、儲存核武器材料。
印度核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即目前的階段,印度開始公開發展核武器。1998年5月11日至13日,印度在48小時內連續進行了5次核試驗,這5次試驗是在拉賈斯坦沙漠進行的。這5次核試驗包括一枚45萬噸的氫彈,即熱核裝置;一個15萬噸級的裂變裝置;以及3個分別為200、500和300噸級的低當量裝置。這些核試驗為印度不同用途、不同運載系統、不同當量的核武器設計能力提供了資料,並增強了利用計算機進行新的模擬設計的能力。
此舉引來了宿敵巴基斯坦的震驚,印度企圖借核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