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鄧綏(十二)擴張疆域(第1/4 頁)
身為掌控東漢王朝,長達十數年之久的女性統治者。鄧綏於政治、軍事等諸多領域,皆展現出了卓越非凡的才能與建樹。
不過,若要論及一名當權者,最為直觀且能夠突顯其功勳卓著的成果證明單,恐怕非開拓疆土莫屬了。
畢竟,這可是實打實的業績啊!每一寸土地、每一尺疆域,皆是觸手可及的實物,它們宛如一件件珍貴無比的陳列品,靜靜地訴說著主人,所做出的豐功偉績。
這些領土的拓展並非易事,其中飽含著無數人的智慧與血汗,而正是憑藉著鄧綏的英明決策和果敢行動,才使得國家的版圖,得以不斷擴張,國力日益強盛。
這樣的成就無疑是對她領導能力和治國方略的最佳肯定,也是留給後人無盡敬仰與傳頌的寶貴財富。
在鄧綏執政的公元107 年五月,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時刻。九真郡境外的夜郎蠻夷,懷著對東漢王朝的敬仰與歸附之心,獻上了他們全部的領土,使得東漢王朝的疆界,得以大幅拓展,整整開拓了 1840 裡之多。
這一舉措,無疑為東漢王朝增添了廣袤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彰顯了東漢王朝在當時的強大影響力和吸引力。
這裡所提到的舉土內屬的“夜郎蠻夷”,其所處的位置,在東南亞一帶。回溯歷史,早在漢成帝時期,夜郎王興遭遇不幸被殺,這一事件導致夜郎族群,不得不離開中國西南的牂牁郡,歷經艱難險阻遷徙至東南亞,成為了後漢書所記載的“夜郎蠻夷”。這一遷徙歷程充滿了艱辛與挑戰,展現了夜郎族群,頑強的生存意志和適應能力。
2008 - 2009 年期間,在柬埔寨東南部,進行的考古發掘工作中,有一處名為波赫的墓地被發現。其中呈現出的套頭葬,覆面葬等現象令人矚目,經過專業的考古研究和年代測定,這些墓葬的年代,被確定在東漢時期。
而且,這些獨特的喪葬習俗,正是夜郎典型的可樂文化葬俗。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有力地證明了夜郎可樂文化人群,在當時曾遷徙至中南半島的南部。
這不僅為研究夜郎族群的遷徙路徑和文化傳播,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證據,也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瞭解了,古代民族交流與融合的歷史程序。
公元107 年三月,永昌郡境外的焦僥國,也選擇了內屬。這一事件進一步體現了,東漢王朝在周邊地區的威望和吸引力,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民族之間,相互交流與融合的趨勢。
這一系列的內屬事件,不僅豐富了東漢王朝的多元文化,也為地區的穩定與繁榮奠定了基礎。這些內屬國家的加入,為東漢王朝帶來了,新的勞動力和資源,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除了在南面擴張領土之外,東漢王朝的西南邊,羌人之地,對於東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公元107 年正月,新春的氣息,尚未完全瀰漫開來。在蜀郡境外,發生了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龍橋羌等六個種族,共計人口 1 萬 7 千餘,懷著對和平與繁榮的嚮往,毅然決定內屬東漢。他們帶著對新生活的期待,拖家帶口,背井離鄉,展現出了對東漢王朝的信任和歸附的決心。
公元108 年,又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青衣道的蠻夷邑長令田,積極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成功招徠蜀郡境外的三種蠻夷。
這三種蠻夷數量眾多,共計 31 萬口。他們滿懷誠意,手捧著珍貴的黃金,以及用旄牛毛織就的精美毛織品,莊重地獻上了全部領土,選擇歸屬東漢王朝。這一壯觀的場景,充分體現了東漢王朝的強大吸引力和向心力。
同年秋,七月的驕陽似火,蜀郡境外的薄申羌等八個種族,人口多達 3 萬 6 千餘,同樣舉土內屬。他們或許是聽聞了東漢王朝的仁政,或許是被周邊內屬族群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