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移鎮(第1/2 頁)
原來,武尚忠陪著王永強的弟弟王永鎮親到城下呼喊,當初,王家兄弟投降李自成,也是情不得已,自從投降李自成,跟隨闖軍攻取榆林,不但沒有佔到便宜,反而被當做炮灰,在榆林死傷慘重,王永強心中不無怨言,當兄弟在城下喊話,且他清楚知道,城中無兵,無法抵抗榆林大軍,於是毫不猶豫的就開城投降。
馬大志和武尚忠的六百騎兵迅速入城,劉方亮麾下的敗兵早已經是驚弓之鳥,聽聞榆林軍入城,立刻逃跑,劉方亮也知道軍無戰心,無法繼續,也只能使出流賊的看家本領,逃。
於是放棄延安,往西安逃去。
馬大志和武尚忠進入延安,一邊控制城池,安撫百姓,一邊急請劉廷傑支援,三日後,劉廷傑的先遣到達,又三日,劉廷傑的步軍主力到達延安府,並派出兵馬,攻取周邊縣城,很快,保安和甘泉縣先後拿下,就在全軍歡欣的時候,一個壞訊息卻是傳來。
太原府失守,山西巡撫蔡懋德殉國,寧武關亦在不久後失守,主將周遇吉極其全軍,幾乎全數戰死,寧武血流成渠,積屍盈巷,周遇吉本人中箭無數,全身如刺蝟一般,後世清點,百餘簇以上,其夫人亦率領女兵上陣,殺敵甚多,最後自焚而死。
周遇吉殺傷殺死闖軍將近七萬。李自成下令屠城,城中無人倖免。後來攻取京師,闖軍多有手足受創者,多是在寧武所傷。
周遇吉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就將李自成的十萬大軍殺的沒有信心了,因為在寧武關之後,還有更多更險要的關隘,都如這般抵抗,李自成的十萬大軍非全部死光不可,再者,牛成虎陣前倒戈,劉方亮在榆林全軍覆沒的訊息,已經傳到了山西,李自成在生氣震怒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老巢不穩,所以商議之後,李自成打算暫時回師,先解決榆林軍和牛成虎再說。
就在這關鍵時刻,大同姜襄的降表送到,宣府總兵王承胤的降表接踵而至,等於京師門戶洞開,李自成大喜,隨後改變主意,繼續往京師進發。
至於陝西,則令田見秀劉方亮重整兵馬,河南的袁宗第派出兵馬回援,又叫西寧的黨守素回援甘肅和寧夏。
收到訊息,劉廷傑不敢停留,令人急報尤振武。
正率領兵馬,往延安進發的尤振武,收到急報,一點都不驚訝,只默默合上急報,點了三炷香,往山西方向而拜,為蔡懋德,為周遇吉,以及所有忠勇無畏的將士。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尤振武率領的榆林中軍主力抵達延安,而這一天,距離甲申之變,僅僅只差一天了。他清楚知道,李自成的大軍已經兵臨京師城下,再過一個晝夜,京師就會失守,崇禎帝會於煤山自縊。一切的一切,都如歷史,雖然他在這一片歷史的大河中,投下了一塊石子,蕩起了波瀾,但終究沒有改變河水的流向。
進入延安府後,尤振武調整防務,爭分奪秒,一刻不敢停歇,因為他知道,6闖軍的反撲隨時都可能回到來,而在闖軍之後,還有更強大的敵人等著他,如果不能早做準備,以區區陝北,一府兩州,十幾個縣的能力,是無法與敵人抗衡的。
而首要的關鍵,就是黃河防務,畢竟黃河對岸,已經全部都是闖軍的地盤,於是在黃河沿線的府谷、葭州,吳保,延川渡口各設兵五百,由老將李應瑞的父親李昌齡統領,為河字營,專職巡視黃河,但有異常,小股擊潰,大股回報。
劉廷傑移駐綏德。
如此,就形成了尤振武鎮延安,劉廷傑綏德,孫惠顯守榆林,靖邊口翟文,巡河李昌齡的基本佈局。
“楊明和李應孝的屯田營,移駐延安屯田,王學書於綏德屯田。”
眼下三月,正是春耕時機,尤振武對於屯田之事,絲毫不敢怠慢,闖軍一路席捲,大肆拷掠,以補充軍餉,現在看來,對榆林軍倒是一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