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袁紹子嗣——袁譚、袁熙、袁尚、袁買(第1/2 頁)
袁譚,字顯思,《東光世系》中字顯恩,一說顯忠,汝南汝陽人,袁紹長子,青州刺史。建安元年,擊敗田楷、孔融,完全佔據青州。袁紹去世後,審配等偽立遺令,擁立袁尚為繼承人,袁譚不能繼位,心懷憤恨。譚自稱車騎將軍,出軍黎陽。曹操度河攻譚,譚告急於尚,尚自將助譚,與操相拒於黎陽。自九月至明年二月,大戰城下,譚、尚敗退。後與尚失和,引兵攻尚,戰敗。王修、劉表書勸袁氏兄弟勿相攻,二袁不從。後降曹操,操救譚。尚將呂曠、高翔畔歸操,譚復陰刻將軍印,以假二將。操知譚詐,乃以子整娉譚女以安之,而引軍還。曹操之圍鄴也,譚復背之。十二月,曹操討譚,破之,譚墜馬,顧曰:“咄,兒過我,我能富貴汝。”言未絕口,頭已斷地,戮其妻子。
袁熙,字顯奕,《後漢書》《東光世系》作顯雍,東漢末年人物,袁紹之子,袁譚之弟,袁尚之兄。袁紹打敗公孫瓚後,令袁熙為幽州刺史。幼弟袁尚為長兄袁譚所攻,投熙。熙、尚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奔遼西烏丸。二年,太祖至遼西擊烏丸。尚、熙與烏丸逆軍戰,敗走奔遼東,尚為人有勇力,欲奪取公孫康眾,康先置其精勇於廄中,然後請熙尚。熙、尚入,康伏兵出,皆縛之,坐於凍地。尚寒,求席,熙曰:“頭顱方行萬里,何席之為!”遂斬首。
袁尚,字顯甫,汝南汝陽人,袁紹的第三子。受到袁紹的偏愛,並於袁紹去世後繼承了袁紹的官位和爵位,也因此招致長兄袁譚的怨恨,兄弟之間經常兵戈相向。後袁氏兄弟均被曹操所敗,袁尚與二兄袁熙逃往遼西投奔烏丸首領蹋頓,但不久曹操即平定烏丸,二人只得又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袁尚為人有勇力,欲奪取公孫康眾,康先置其精勇於廄中,然後請袁熙、袁尚。袁熙、袁尚入,公孫康伏兵出,皆縛斬之。首級也被送往曹操之處。
袁買,字顯雍,汝南汝陽人,袁紹幼子。王粲《為劉荊州與袁尚書》中稱“賢兄貴弟顯雍”一句可推斷,袁熙為袁尚之兄,故不得稱“貴弟”,這裡的貴弟顯雍,只可能是指袁買,還有一說是袁紹子袁尚之侄。袁尚、袁熙投奔遼東被遼東太守公孫康所殺,二人首級連同三郡烏丸首領人頭一併送與曹操,其中並無提及袁買,若袁買未死,則袁紹一脈未斷。
袁紹攻破易京,公孫瓚自殺,至此他終於剷除了河北最強大的一個對手,放眼四州,冀、青二州盡收掌中,幷州南部雖然還未歸附,但鑑於和南匈奴王庭的修好,起碼也不會扯後腿。幽州大部在握,劉和、閻柔等昔日劉虞麾下的殘餘部隊也暫時表示歸順,至此河北四州大致已經安定,在人事問題安排上袁紹便以長子袁譚領青州、次子袁熙領幽州、外甥高幹領幷州。
平心而論,以河北俊才之多,無論戰功還是資歷,都輪不到上述這三位,所以這個決定遭到了當時,總領全軍的奮武將軍沮授的堅決反對,沮授敏銳的指出:您這樣讓各子平分軍權,導致大家各有山頭和軍隊,一旦日後在繼承人問題上發生矛盾,後果不堪設想。袁紹和袁術之間的敵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大家各有地盤軍隊,都想當家主,彼此攻伐不休,弄得烏煙瘴氣。從日後發展看,可以說沮授的看法,是非常有道理和預見性的,三年後袁紹病死,果然就發生了袁譚和袁尚為爭奪繼承人而爆發的內戰。使原本經歷官渡、倉庭、黎陽連敗後已經元氣大傷的河北軍再度分裂削弱,被曹操漁翁得利,加速了袁氏集團的滅亡。
實力是野心的基礎,如果當日袁紹在確立袁尚為接班人的同時,果斷拿掉袁譚的軍權,最低限度河北不會內戰,曹操也要多花些工夫了,而曹操則充分吸取了袁紹的教訓,在確定曹丕世子地位,同時很好的限制住其他諸子的權利,使得在自己去世後曹魏政權得以平穩過渡。
“攘外必先安內”,袁紹沒有理解到這句話的含義,也可能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