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具體的渠道(第1/4 頁)
“聽說這是易中的親戚侄子,家裡養不下去了,才讓他接手。”
提到這個,閆富貴顯然訊息靈通得很,不過具體的渠道,陳生不得而知。
\"這孩子多大了?\"他很好奇,這樣的事在短時間內為何忽然發生了?
\"三四歲吧。
我今天見過,他對孩子還挺關心的,下午還在澡堂給他洗了澡,新衣服也買了。
帶回那會,我覺得和城裡的小孩沒什麼分別。”
事實上,那時的人們都存在著一些誤解。
這個時代,各種謠言流傳甚廣。
比如,有人聲稱三年困難時期造成了三千萬人口死亡,這聽起來極不真實。
假若確有此事,將會是何等慘狀?畫面應該是飢餓充斥的街頭,喪犬成群漫遊,災民四散逃生,無數家庭妻離子散,遍地狼藉。
然而,老一輩無人能憶及如此景象,他們都言說那段日子雖艱辛,但仍能滿足基本的食物需求。
那時正值農村的公社制度下,如有人故去,必定波及一大片區域,是足以驚動上級的重大事件。
但也並非全無死亡案例發生。
不過,陳生對此表示疑慮。
因為當時七八歲的男孩,已經幫手務農活,通常不會有人在這般年紀選擇遺棄孩子,尤其是男孩,在苦熬兩年就能培養成人手。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他們能作為勞動力支撐一個家庭。
與閆富貴閒聊許久後,儘管陳生並未能詳細瞭解送走孩子的具體詳情,只知道孩子是由易某領回了家中。
獨自坐在屋內,他暗想院裡的人此刻應滿含思緒。
賈家可能最為煩惱,賈東旭就業後易中海便給予大力支援,無論工作還是日常生活,賈家都從中受益頗豐。
其次是聾老太太,因陳生揭示她的心臟狀況而頻繁服藥,易中海的關懷已減少,再加上新養子,她的待遇恐將被忽視。
而對愚柱來說,情緒更為微妙,易中海儘管盤算甚多,卻對之尚待不錯,特別是對待大媽。
愚柱見易中海不再是“一家之主”
,便轉而在背地施展手腕。
對於像陳生、許家人這類其他人,可能視此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非切身問題。
然而事實是,孩子的迴歸只是個開始,他們的未來走向還難以預見。
休息日那天,按理陳生應在診所坐診,但近期風聲異變,加上長時間未至濟世堂,他選擇留在家中度過。
坐在書桌前思索空間中之事,隨著時間推移,藥材儲備日益豐富,他得有序管理,適時收割與清理。
易中海突然造訪,告知全員大會將至。
“為何又是易中海通知開會?”
在通知下達後,陳生無法迴避,於是抓起木凳走向正院。
席間尋好位子坐下後,發現許大茂牽著婁曉娥一同前來,他靠近說道:“曉娥,咱倆挨著陳兄弟坐。”
領著婁曉娥坐到了陳生旁邊,隨即開口詢問:“老弟,你可知為何今日開會?”
對於原因和召集人易中海,陳生搖搖頭,不解其意並質疑有何隱情。
隨後的會議期間,所有人都到場,唯獨不見了吳幹事的身影,眾人都感到好奇,然而在討論之前,易中海上前解釋道:“今日的大會是我組織,但之前已經通知過吳幹事。”
陳生一聽易中海的開場,便心中有所猜測,肯定是關於易中海收養孩子的 。
易中海平靜地道:“原定是由吳主任主持的活動,可她今天有街道的事,我就代替她說兩句吧。
我們聚在此,源於家裡的新情況。”
聞言,陳生心中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