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煎茶和點茶(第1/2 頁)
李沐雪想象不太出來把茶里加上蔥姜水是什麼味道,
但蔥姜水那味道,空口都沒人喝吧。
而且,唐朝以前的茶,
似乎主打一個鹹口,
跟做湯似的,
不過想到今天的奶茶水果茶,
她覺得,
如果唐人穿越到現在,
看到我們往裡面加各種甜口的牛奶水果奶蓋果汁之類的,
是不是就跟北方人吃慣了鹹豆腐腦看南方人吃甜豆腐腦一個感覺,
無法理解,想象不出來,但尊重祝福。
李沐雪抱著來都來的心態,
每種點了一小杯,
小二似乎對這種情況司空見慣,
不過李沐雪能在茶水的規格找到這種50ml的小杯裝,
看來是有很多客人都選擇了和李沐雪一樣,
抱著好奇心淺嘗,
當然,唐朝時期的茶葉種類繁多,
主要包括蒸青團餅茶和散茶兩種主要形式。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
唐朝名茶有50餘種,
其中大部分是蒸青團餅茶,
少量是散茶。
這些名茶包括蒙頂茶、湖、常二州的紫筍茶、神泉小團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渠江薄片,
這種茶葉在唐代非常有名,
其生產記錄延續到了宋代。
唐朝的茶葉種類主要包括綠、白、粗、散茶,
粗、散、末、餅茶等。
這些茶葉不僅種類豐富,
而且在製作工藝上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唐朝的茶泡法主要分為兩種:
煎茶法和點茶法。
煎茶法是唐朝主流的泡茶方式,
而點茶法則更為講究,
主要流行於宋朝。
煎茶法包括採茶與製茶:
首先,茶葉需要在春季的二、三月份採摘,
然後經過蒸、搗、拍、焙、穿、藏等步驟製成茶餅。
這個過程確保了茶葉的純手工精心製作,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葉的原味。
在飲用時,
先將茶餅放在火上烤乾,
然後用茶碾將其碾碎成粉末,
再用篩子篩成細末。
接著,
將篩好的茶末放入開水中煮,
煮好的茶湯舀進碗裡飲用。
前三碗味道較好,
後兩碗較差,
五碗之外則不再飲用。
煎茶時,
第一次水沸時加入鹽,
第二次沸時將茶末倒入水中並攪拌,
第三次水沸時加入一些水以保養水面上的“沫餑”(即白色沫子),
這樣煮出來的茶湯滑而不澀。
而點茶法的準備過程與煎茶法相似,
包括烤乾茶餅、碾碎成粉末、篩成細末等步驟。
但點茶法對茶葉末的細勻要求更高,
且沖泡方式與煎茶法相反。
點茶法沖泡方法是在茶盞中備好茶末後,
注沸水於茶盞內,
一面注水一面用茶筅在盞內環回擊拂,
使水和茶彼此交融,
達到不粘不懈的程度。
在《食味樓》的一樓,
在進門的位置有專門的茶室,
裡面有善茶藝的人進行煎茶和點茶,
客人們可以參觀,
可以點單,
可以點一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