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水底暗流潛(第1/3 頁)
於公很晚才回到家裡,今天一天,他被很多官員吵得頭疼。
這些人有事沒事都過來說幾句,不是說些無關緊要的事,就是直接詢問,搞得於公今天發了好幾次脾氣。
但是,能在自己面前出現的,不是一直擁戴自己的親信,就是關係密切的友人,至少也是分量比較重的朝臣,自己還真不能不管不顧的,這一天下來,身心疲憊。
因為今天留在內殿裡的朝臣很多,雖然只有幾個靠在前面,但是聖上的話,後面還是能聽到的。
他也就沒有再去追問關於監國位置的安排,剛剛跪在他邊上的徐芳好像也想說話來著,應該也是想到什麼,沒有問出來。
來打聽情況的眾人,問得最多的也是這個,這個時候還不確定監國人選,讓下面的朝臣心裡不安,萬一站錯隊,後果不敢想啊。
於公自己真沒想這麼多,經歷過三朝了,聖上知道自己從不參合這些事,他更關注的是整個大夏,效忠的是皇權,誰上位他為誰辦事。
再說自己的年紀眼看著就奔黃土了,再拼一把也就能幫著新皇穩定一下朝局,現在大夏太難了,自己的心血再想穩步的推行已經不可能了。
京城裡還有一人也煩,於公是被人吵得煩,他是不知道怎麼辦,急的!
王時王大人今天僅僅見了幾個人,只是大概瞭解了一點,目前很多情況不明,但是有幾個確切訊息是明朗的,最關鍵的是齊王月底前就封。
他不明白一點,聖上已經到了這個地步,竟然還不指定監國人選,他還有的選嗎!?
齊王就封了,蜀王在屬地還在忙著善後,吳王眼看著最後一口氣就沒了,滿打滿算就是兩個人選。
要是想立淮王,還搞這麼多彎彎繞繞幹嘛,直接成年後立太子就好了。
淮王這十幾年,幾乎都是在邊關度過的,朝堂裡的事很少過問,很多大臣連名字都叫不出來。
再看楚王,從小就在宮裡請名師指導,稍微大點,也能在大殿裡聽政,這難道不是有意培養嗎?
楚王自小就聰明,學東西也快,又有很強的領悟力,很多政務他聽完了不但很快想清楚了其中的一些關鍵要點,還能更全面地從多角度去思考,也能提出自己的意見。
所以有很多朝臣對楚王很讚賞,覺得楚王在某些方面優勢很明顯。
當然,楚王還年輕,難免遇事有些急躁,特別是對於朝堂關注的事情上面急於表現,讓人感覺還不成熟。
這個時候,他是不方便去找楚王的,從目前來看,楚王算是樂觀的,至少沒有下旨讓他也去就封,現在能留在宮裡就是最有利的。
不但是他們兩位,京城內夜不成眠的大有人在,魏國公也是。
就憑魏國公府在朝中超然的地位,他只要按照聖上吩咐做事就好,根本不存在站隊之說。
但是現在有點尷尬了,長子現在邊軍淮王麾下,如果是平常,最多就是出去鍛鍊一下,別人也不好說什麼。
可是在這關鍵時期,意思完全變樣了,很多人會認為是自己特意安排的,理所應當認為自己已經做了選擇。
其他人無所謂了,聖上也應該不會這樣想,可是還有好幾位皇子在盯著呢,現在情況不明,不宜下注。
當然對魏國公府來說,總會有個位置在,只是自家那個楞小子確實年輕了一點,從小就很欽佩能征慣戰的淮王,按說也能理解,這樣做沒大錯,可是萬一呢!!
一個國公府,自家家裡已經有了兩個郡主,尋常王爺也就如此了吧。
幾代人下來已經到了魏國公府最風光的時候,可是盛極必衰道理他怎麼不明白,歷朝歷代就沒有聽說哪家能長盛不衰的。
河東裴家,河西王家,號稱是千年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