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洪都之戰(第1/3 頁)
【陳友諒,出身漁家,曾任縣吏,後來投身於紅巾軍中,成了徐壽輝的部下。公元1360年,也就是紅巾北伐失敗,劉福通退守安豐的第二年,陳友諒弒主自立,號稱漢王,便將目光投向朱元璋的地盤。他先克太平,又約張士誠一併夾攻金陵。】
【訊息傳到應天,朱元璋麾下大震。】
從高空俯瞰而下,渺小的應天府隨著鏡頭的靠近而越來越大,直到一間議事大廳出現在眾人眼前,只見廳中氣氛沉隸,彷彿風雨欲來,一干文臣武將紛紛出言:陳友諒好生猖狂!事已至此,當務之急是奪回太平,如此才能牽制敵軍……”
“某自請領兵,去會一會那陳友諒…”
“為今之計,先復太平……”
【一群人七嘴八舌地發表意見,但看法竟出奇的一致,都是要收回太平。偏偏偏朱元璋卻力排眾議,拒絕了所有人的提議。】
鏡中,朱元璋鏗鏘有聲,把所有人的提議都反駁了回去,讓人無話可說:陳友諒佔據上游,其舟師十倍於我,太平輕易無法收復,若是我親率主力去攻太平,就怕他們以小股部隊牽制於我方步騎,大股部隊順流而下,直趨金陵!”
【在座的眾人都麻了:行,大家的提議都不行,那讓我們看看你準備怎麼辦?】
【————朱元璋給出了他的方案。】
【他飛馬傳書,派人攻打信州牽制陳友諒後方。接著又找到陳有亮的故友康茂才,令其假裝投靠陳友諒,給陳友諒送出一封書信。信中內容無人知曉,大抵就是一翻虛構,告知陳友諒朱元璋這邊出了什麼問題,是攻打的好時機,機會稍縱即逝。】
水鏡之中,朱元璋侃侃而談,正在解釋自己如此設計的原因:若是等陳友諒和張士誠會合再大舉來攻,我必首尾受敵,難以招架。不如讓陳友諒先來,只要打敗了他,量張士誠也沒有膽量來進犯!
【陳友諒果然上當,引兵東來,結果正中朱元璋埋伏,遭其大敗,只能乘船逃走。朱元璋就這麼輕輕鬆鬆取回了太平。】
【————至於張士誠?陳友諒這麼快落敗跑路,還未出兵的張士誠當然就不來了。】
【於是一場危機就這樣輕而易舉化解。】
【但這顯然只是朱元璋和陳友諒二人交鋒的開端,此後幾年間,二人為了爭奪地
盤打得不可開交,你來我往互有勝負,總的來說,陳友諒輸多勝少,地盤越來越小,這讓他愈發渴望將朱元璋一舉掀翻。】
【公元1363年,一個機會出現在陳友諒面前——早已投降元朝的張士誠派部將呂珍攻打安豐,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危急。朱元璋親自領軍救援安豐,逼走呂珍,送韓林兒前往滁州,自身則迴歸應天府。】
【歸途中,一則緊急軍情從洪都方向傳來——陳友諒率六十萬大軍兵圍洪都!】
“六十萬大軍?這是把全部家底都壓上了啊?”聽到六十萬這個驚人的數字,許多人難以置信地爆出了粗口,“他瘋了嗎?”
“陳友諒這是孤注一擲,企圖一戰而定乾坤!”衛青盯著鏡中地圖,目光灼灼。彷彿穿越幹年時光看到了那場驚世的大戰。
漢武帝劉徹十分不解:既然如此,他為何去攻洪都,而不是出兵直取應天?
他話音落下,衛青愣住了。在漢武帝劉徹求教的目光中,這位大將軍的眉毛嫋嫋秋成了一團,眼中同樣露出深深的迷惑。
漢武帝劉徹頓時更加驚訝:難道朕無意之間提出了一個相當有深度的難題?沒想到就連大將軍衛青也被朕的問題難住了耶!這豈非證明朕於兵家一道天賦不俗?
但轉念一想,這也有可能代表陳友諒那方擁有非同一般的戰略家,其率先選擇攻打洪都的用意,竟然連仲卿都難以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