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男人探親走了(第1/2 頁)
男人出門公務外加回府“探親”,已經走了十來日,他沒打招呼,便把剛換了新蹄鐵的追風給騎走了,大棕馬“閃電”則放了假。夭夭只得暮氣沉沉地待在石居,一天中有大半時間都是在書房裡處理瑣碎的事務,公務之餘便與幾個丫頭打鬧玩笑,日子也不算太難熬;前幾日,元衡自告奮勇要來石居幫助她理事,也被她以“石居內皆是女子,男子若來多有不便”為由拒了。
八月將近,各地的形勢有些暗潮洶湧,遼陽、鹹平一帶因契丹兵強行徵糧以致民怨沸騰,竟有佃農及漢人奴隸憤懣之下縱火毀倉燒糧之舉。加之耶律倍生辰將近,為了搞氣氛,夭夭偷偷地派了些人分別潛入遼陽郡和天福城,悄摸摸散了數股謠言和“小道訊息”,一時間契丹老國主東征回程時突然暴斃的原因傳得沸沸揚揚;聯絡到新國主和前太子內鬥的現狀,康王耶律阮便被人說成是“一個沒有時運的冤大頭”,早晚會被連根拔了去,大約他的處境是極為尷尬、難堪的吧。
為防局勢突然有變,她與老趙商定了暫時不回通化,先留在白山看情勢,以便相機觀時,配合各地的駐兵統一行動。老趙走後不久,她便要張彌親自教石居的丫頭們學些弓馬,以便緊要之時能有自救的本事。雲羅因有張彌的關係,吃上了小灶兒,學得是最快的;玉紓看著嬌弱,骨子裡卻是不服輸的,一雙做精細活兒的手漸漸地也能拉弓持韁了。
此外,未免白山防衛上有所疏漏,或者不足,坐不住的夭夭便隔三岔五地請上明威將軍楊安國、帶著人扛著小旗子四處“巡山”佈防,與軍士們商量著在山林裡安窩弩、挖陷阱,又於緊要的峰林谷地設定暗哨及密語,分別配了萬人敵、火蒺藜、滾木、礌石等禦敵武器,以備及時應對來犯的外敵。如此出門四五次,她親力親為,幾乎將白山十六峰內外轉了一遍,連不苟言笑的楊安國也贊她“細心謹慎、頗有禦敵之能”。
夭夭聽罷,也不曉得他是真心的還是在拍馬屁哄自己。不過,經過這一番安排整治,她心裡到底安穩了許多,比如那個分給北山觀日嶺守軍的三十顆“萬人敵”火雷,隨便扔出去炸一顆便能將東海女真那幫原始人嚇回姥姥家去;如此,即使有強敵契丹人進犯,暗哨們也能及時發現敵情,報給主將楊安國應敵。
秋風乍起之時,夭夭已經巡完了最後一處險要——與高麗國緊鄰的白頭峰,心情鬆快了不少:高麗王王建業已親修了書信,正式派了使者與白山通好,本還要派個歐巴來白山做質子,順帶著學習些先進工藝(佔些便宜),被夭夭“謙遜”地拒絕了;所以,那白頭峰一帶谷地蔓延,山林崎嶇的,雖是個出奇兵的好地方,但卻無敵可御,甚是清閒。於是,夭夭為了彌補上回“行獵”的遺憾,便叫張彌帶著人順手打了些山珍野物;自己也往空放了幾箭,打了一對正在空中盤旋著秀恩愛的大雁來,拔了飛羽翎子跟天鵝們一起養在天池裡。看著午時已過,日頭偏西, 方帶著人慢悠悠地騎馬過了峽谷,回到山內。
“楊伯伯,咱們白山地勢險要,一夫當關之處甚多,若無必要,何必跟人硬拼呢?不然我叫人做那些要命的火器有什麼用?”夭夭知道他和老趙一樣,崇尚“公平”決勝。在戰場上不愛玩花活兒,就喜歡真刀真槍地拼殺,便苦口婆心地勸道,“依我的意思,咱們守山的軍士不必多,外頭有幾圈防護呢,想必那契丹人不至於有本事打到咱們家裡來;若真有戰事,高麗王必然不會袖手旁觀,估計還會派兵來幫咱們。如此,白頭峰一帶便不必費心防守;勻些出去給陳恭和寧遠將軍帶才是正經。”
“郡主說的極是。我本也打算著將白山部守軍調出一千去守江源,一千去丹東配合趙將軍打遼陽、榆關一帶;咱們自己留個兩千使便足夠了。奈何趙將軍和安民都不肯要,還要給咱們增兵防衛呢!”楊安國無奈道。
“不如這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