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養馬、找鐵礦、搞錢(第1/2 頁)
自打數月前白山族會上議定了設定馬場、引進良馬繁衍軍馬諸事;高麗來的老獵人金老伯便毛遂自薦,領著一幫年輕獵戶“兼職”照管馬場,各人皆領著一份餉銀,雖住的是簡陋低矮的石頭房子,卻算得是正經的編制內“鐵飯碗”了,因此眾人感恩戴德,俱是十分樂業。她的狗子白靈一大早跟著老趙跑了,夭夭便只帶著張彌等數十護衛騎馬來到離白狼坳不遠的白頭峰馬場;金老伯帶著幾名馬場管事的親自陪著,將馬場慢慢巡視了一遍,又把馬匹的引種、繁育情況一一向她彙報。
此處風景甚好,山林水源皆備,馬兒們活動空間頗大,飲水食草,嬉遊奔鬧,倒有些動物天堂的意思。
夭夭看著偌大的馬場,連著新下的小馬駒子也只有稀稀拉拉的數十匹,不禁擔憂:冷兵器時代,馬兒好不好直接影響騎兵的戰力,是要緊的大事。而今血統好且強健的種馬難得,且又價格金貴,白頭峰馬場初建,這數月間費了許多力氣也只尋來了四五匹;而母馬大多也只是本地的草原種,良馬難得啊!
夭夭邊看邊於心中盤算:待到秋日裡各地供奉的馬匹一到,這白頭峰馬場便會慢慢興旺起來,眼下的日子只得先湊合著。
如此一想,臉上憂色漸褪,便安慰有些慚愧的金老伯道:“古人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白頭峰馬場是咱們白山至關重要的武備之所,如今我便將其全權託付與老伯了!等入了秋,這馬場想必會更加忙碌些;過些日子我再給老伯配個識文斷字、會做賬的副手;若是老伯仍覺得人手不足,儘管來石居找我。”
夭夭說罷,等了一會兒,方聽見金老伯戰戰兢兢說了一個“謝”字,似乎馬場蕭條是他的責任,不禁失笑道:“老伯在侍弄馬匹牛羊上是積年的慣手,我是放心的,只照著平日裡如何照管馬匹的樣子,多經心些就是了。馬駒子不多,也不是老伯的過失。”
金老伯手下的人也多是高麗來的流民,都是避難討生活的窮苦人,其中有三四個還是他打獵的學徒——從高麗投奔來的;想必去的地方多些,夭夭想起來要就近尋找生鐵礦,便多了個心思,讓張彌尋了一處能議事的地方,令他們一起來見。這些獵戶們雖然在白山生活了數年,夭夭看著他們麻鞋裹腿的,頭上都勒著淺色的頭巾,一應穿戴還是高麗平民的樣子,倒是有些新奇。
獵戶們雖禮儀粗疏,言語遲鈍,但能看出來他們對自己還是恭敬的。畢竟他們的本根源頭中國,一個個皆是講漢話,行的也是儒家的禮節。
眾人見郡主親自召見,都有些惶恐不安,皆低著頭不敢看她。
夭夭見狀,也不多話,便開門見山地問他們本家故鄉可有能尋礦冶鐵的熟手,若有,則可招至白山做事,倘真有本事,白山絕不虧待,一應生活酬勞皆是上等的;連帶著舉薦之人也有一份好處。
眾獵戶一聽是這般的好事,都很認真地商議起來。
金老伯見外頭太陽有些西斜,就要張羅著給她上茶點水果,又殷勤地喚人準備遮陽的傘蓋諸物。夭夭忙止住他,說了一句“不必麻煩”。
又等了他們片刻,其中一個年輕些的獵戶方才說道:“ 郡主娘娘若急需生鐵礦,元山便有,不但費不了多少銀錢,運到這兒也只要半天工夫便到了。”那獵戶見夭夭饒有興趣地看著他,膽子也大了不少,便自薦去元山尋找採礦師傅和熟手工匠。
“生鐵礦也可先採購一批;工匠也要找。”夭夭望了金老伯一眼,老頭兒忙道:“這是我兩年前新收的徒弟,是咸鏡道人,叫劉吉兒。人是機靈的,做事也穩妥。”夭夭點了點頭,拿了紙筆現寫了一個條子,交給那叫“劉吉兒”的年輕獵戶,微笑吩咐道:“你拿這個去雲門見楊老族長,他自會給你安排人;若是事兒辦得好,本郡主自會記得你的好處。”
離了馬場,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