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1)中醫視角下的脈相:環境情志與勞逸的聯動影響(第1/2 頁)
黃帝問道當人們的居住環境,勞逸狀況和勇敢程度有所不同時,經脈血氣也隨之發生變化嗎?
岐伯說:“人在驚恐,憤怒,勞累,活動或安靜的情況下,經脈、血氣都要受到影響而發生變化”。中醫認為,人體的臟腑與情緒狀態是密切相關的。當我們處於不同的情緒狀態時,如驚恐、憤怒,或是勞累時,我們的臟腑功能也會相應地受到影響。這種影響會透過經脈、血氣等生理機制表現出來。比如,當我們在夜間遠行,身體處於勞累狀態時,腎氣就會受到擾動,導致腎氣不能很好地收藏而可能出現外洩的情況。
腎被視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腎氣對於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它關係到我們的生長發育、生殖能力,以及身體的整體功能狀態。因此,當我們因為勞累或其他原因而擾動腎氣時,就需要透過適當的方式進行調養和恢復,以保持身體的健康平衡。
氣喘作為一種症狀,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而不僅僅是與腎臟有關。但在中醫的視角下,氣喘與腎臟確實有著密切的聯絡。腎臟主水,與肺臟金生水的關係相對應,若腎臟功能失調,水液代謝不暢,可能會導致氣喘等症狀的出現。此時,如果腎氣偏盛,就可能會侵犯到肺臟,進一步加劇氣喘的症狀。
同時,因墜墮而受到恐嚇會擾動肝氣,這也是中醫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觀點。肝主疏洩,調暢氣機,若因驚恐等情緒因素導致肝氣鬱結或疏洩失常,就會影響到全身的氣機執行,甚至可能導致氣喘等症狀的出現。此時,氣喘從肝出發,其偏盛之氣就會侵犯脾臟,因為肝木克脾土,肝氣的過度亢進會抑制脾氣的正常執行。
如果有驚恐的情緒出現,確實會導致神越氣亂,擾動肺氣。這是因為驚恐等情緒因素會直接影響到心神,導致心神不寧,氣機紊亂。此時,氣喘從肺出發,其偏盛之氣就可能會侵犯心臟,因為肺朝百脈,主治節,肺氣的不調會影響到全身的氣血執行,進而對心臟產生影響。
渡水跌僕傷骨,導致腎氣和骨氣受到擾動,進而引發氣喘的情況,體現了中醫理論中“腎主骨”和“氣血流暢”的觀點。
我們來談談“腎主骨”的概念。在中醫看來,腎不僅主藏精,還與骨骼的生長、發育和修復密切相關。因此,當發生跌僕傷骨時,腎中的精氣會受到影響,進而可能導致腎氣與骨氣受到擾動。這種擾動不僅會影響骨骼的修復和生長,還可能影響到全身的氣血執行。
接下來,我們談談“氣血流暢”的重要性。在中醫理論中,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它們的執行狀況直接影響到人體的健康狀態。當人體氣血流暢時,各個臟腑器官都能得到充足的營養和氧氣供應,從而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相反,如果氣血流滯不暢,就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跌僕傷骨導致腎氣和骨氣受到擾動,進而引發氣喘。對於身體強盛的人來說,由於他們的氣血暢行,能夠迅速調整身體狀態,促進骨骼的修復和氣血的暢通,因此病情可能會自愈。而對於怯弱的人來說,由於他們的氣血流滯不暢,無法及時修復損傷和暢通氣血,因此可能會出現病變。
因此,在診察疾病時,中醫醫生通常會觀察病人的勇氣(即精神狀態)、骨骼、肌肉和面板的變化。這些變化能夠反映出病人氣血的流暢程度、臟腑功能的強弱以及病情的輕重。透過觀察這些變化,醫生可以更加準確地瞭解病情,從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
在中醫理論中,飲食、情志、勞作等因素與人體臟腑功能及氣血執行密切相關。您所描述的這些現象,實際上反映了中醫對於人體臟腑與氣血執行之間關係的深刻認識。
關於飲食過飽導致的問題。中醫認為,飲食過飽會使胃中食氣蒸發,進而可能導致胃部出汗。這是因為胃主受納,當飲食過量時,胃的消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