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蜀漢水面下的暗流,李豐的復仇之心(第1/2 頁)
李豐的別院中亦是荷花滿塘,園中一片草木蒼翠,夏花錦簇,正是很適合休養的所在,這些有底蘊計程車族畢竟不是爆發戶,還是很有學識、底蘊的,不似蜀漢皇宮金碧輝煌那樣充溢著人間至尊的貴氣,
此刻在成都別院休養的朱提太守李嚴之子李豐也知道了司馬懿得瘧疾病情大好的訊息,
畢竟他的父親李嚴在昔日在時之時也是益州本土士族的領袖之一,諸葛亮在貶斥他的父親李嚴時也只是將他貶為庶民,流放梓潼郡,他父親也在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後不久,便也憂憤而亡,
臨終前他把獨子李豐喚到身旁,不甘的道:“他人都說為父多自私自利,少為國之大利而謀,可是為父自認為,為父無論是在做蜀漢的輔政大臣之前亦是之後都為蜀漢做了不少事兒,
吾自年少時起便不斷努力奮發、一路披荊斬棘,才在後來讓咱們益州李氏坐到了益州士族的領袖位置上,
自先帝白帝城崩殂,託孤與吾與諸葛匹夫,先帝如此器重為父,將吾與諸葛匹夫並列為輔政大臣,吾當時便想吾何德何能可與名震天下的諸葛臥龍並列,自此之後吾便更加殫精竭慮,一心撲在蜀漢的復興大業上,
可是吾與諸葛匹夫的治國理念不同,吾知自先帝被東吳奸詐小兒陸遜使詭計大敗、荊州不在、連失關羽、張飛兩員大將之後,吾國便經不起數次像北伐這樣大規模戰爭了,
曹魏國力強勢,人口眾多,糧草豐盈,如此局勢下,與曹魏修好,憑藉蜀中天險據守之與民休息、積蓄國力方是上上策,可是他諸葛匹夫自詡智謀天下無雙,自信能很快結束戰亂,北伐一統天下,
可是他最終還是人算不如天算,魏國在此時出了個司馬仲達,硬是死死的把諸葛匹夫的幾次北伐死死的擋在岐山一線,不得再進關中一步,咳咳,蜀漢上下受了諸葛匹夫的矇蔽,
皆認為吾是為了自己私利才千方百計、甚至私下裡與魏臣司馬仲達勾連來拖諸葛匹夫北伐的後腿,可是他們哪裡知道,為父做的這些都是為了昭烈帝的基業,為了我蜀漢啊!
為父不甘,憑什麼他諸葛匹夫屢次北伐,一次都沒有成功過,損耗蜀漢百姓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錢糧無數,還能在生前死後都享受蜀漢萬民愛戴,憑什麼?為父不服啊,
為父為蜀漢天子萬民做了這麼多,可是到頭來卻還是落得個被貶為庶民的下場,試問蜀漢有何人知為父的苦心,吾為的是不負先帝所託,為蜀漢千秋大業計,
他諸葛匹夫憑什麼將為父貶為庶民,將益州李氏從益州士族領頭羊的位置上就這樣拉下來!
豐兒,汝一定要先隱忍,待來日有機會一定要替為父向諸葛家復仇,清君側!為父是不行了,咳咳,日後興復漢室便靠汝等了………”
李豐此時又回憶起了父親李嚴臨終時的囑託,司馬懿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哪怕是司馬懿剛剛在幾個月前經歷了像高平陵事變籌謀了數個幾十年、嘔心瀝血、傾注了無數的心血、人力、財力的事情也以殘敗收場,
但是李豐內心知道,像他們這樣傳承、屹立世間百年、千年的世家,比王朝存續世間幾百年的時光多得多,只要不滅亡,哪怕是多次被人間至尊打壓下去,倖存之人也會想法設法來恢復士族以往的榮光,
更別說像司馬仲達這樣的人,有能力、又能隱忍,對這樣的人來說,即使是如喪家犬般被趕出故國,以往的根基勢力不在,只要他還活著,生命也在走向終點,
只剩最後的幾年,也要努力為自己的野心、家族的野心活著,儘量在這個有限的時光內達成自己的理想,不惜一切!
這也正是自己恢復益州李氏所需要的強大盟友,他相信如果他的父親還在,也會認同他的做法,如他一般做的,只是在益州的地盤上做如此大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