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明朝——天啟(第1/3 頁)
【但是朝堂不會因為一件事的結束而平靜下來,這個時候,備受重視的東林黨權勢盛極一時,他們又開啟了曾經的老步調。
前面說了,朱由校上位時提拔啟用了一大批東林黨人,所以之後朝堂的高位大多是由東林黨人佔據,出現了所謂眾正盈朝的局面。
然而,當政後的東林黨人卻沒有去推行自己的改革主張,反而忙於排除異己。
他們開始大肆打擊政敵,搞大清洗那一套,非東林黨人不用,要將這些人驅逐出朝堂。
所以天啟初年,朱由校看到的就是東林黨人發起的無休止的黨爭。】
宋仁宗:“咦,這東林黨也太霸道了些!”
黨派內部的人員良莠不齊都是常事,這個東林黨中有敗類,其他黨派也只會如此,既然他們並非都是死硬分子,何必搞什麼黨同伐異?
這樣的行為,無異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太不明智了!
【除了黨同存異,東林黨經常抨擊時弊,卻很少能夠拿出有效的方案,去解決他們所抨擊的問題。
而偏偏朱由校他就是一個平庸的君主,他既沒有很強的政治能力,又缺少弄權的手段。
東林黨這樣給他找事,卻不能平事的樣子的,朱由校怎麼可能不煩?】
“不是東林拿不出方案,只是不改革制度,什麼方案落上去都沒用”
“之前覺得王朝末年都是平庸之輩,現在想想,不是平庸之輩也不能亡國啊”
朱元璋心中一沉,以手覆面,暗自思忖道:“這個倒黴孩子,難道又想利用宦官對朝中大臣進行打壓?”
他不禁想起前朝那些宦官專權而鬧得混亂不堪,人心惶惶的場面,只覺得悲從中來。
他深知這種手段的危害,但是面對這種的設定,他卻感到深深的無能為力,那時的大明比起縫縫補補,不如不破不立!
【隨後,魏忠賢就此崛起了。
魏忠賢剛剛得勢的時候對東林黨還是有忌憚之心的,但是東林黨把其他黨派逼急了,他們直接就挺而走險,投靠魏忠賢攻擊東林。
東林黨人的失策,使這位宦官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形成了所謂的閹黨勢力,這樣一來勢力就發生了逆轉。
於是東林黨與閹黨對抗的日子就此來臨。】
“個人感覺天啟思路挺對的,從重用到打擊東林也能看得出來出他對政局的理解、調控還不錯,就是手段不到位”
“嘉靖再怎麼說,在權謀上也是很厲害的,和他相比天啟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說到這個,最倒黴的就是熊廷弼了,天啟二年就開始蹲大牢,兩派白熱化後被波及到,直接就沒了”
劉徹搖了搖頭,他對這個東林黨不抱任何希望,因為他們已經陷入了絕境之中。
整個朝堂皆是敵人,就連皇帝都是偏幫對手,更糟糕的是,他們自身還不夠乾淨,如此一來,這場黨爭的結局從一開始便已註定了。
所謂政治,就是要拼盡一切在政治鬥爭中走下去,沒腦子的傢伙被淘汰出局是很正常的事情。
反正他是不懂,為什麼東林黨會幻想著朝堂只有自己一黨……若是事情成真,那朝堂是誰的朝堂?皇帝可還能睡得著覺嗎?
【閹黨的優勢就是“簡在帝心”和“相容幷蓄”,毫無疑問,在這樣的一股勢力面前,東林黨敗亡可以說是必然的。
魏忠賢與一些閹黨成員的品行的確不怎麼樣,但是在某種程度來說,閹黨的部分成員也是真的會幹活。
所以儘管政治鬥爭使得朝廷內外矛盾重重,但是在朱由校面前,閹黨當政時風氣是要比東林黨當政時好很多的。】
“主要是朱由校想做的,閹黨會努力去做”
“不注意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