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武侯祠(八)(第1/2 頁)
【魏國將領鄧艾,從陰平向成都進發,姜維這頭要抵擋魏國主力大軍,沒能攔住另一邊的鄧艾。
前去對敵的是武侯的的兒子諸葛瞻,諸葛瞻的品德情操及才華很受蜀人的愛惜,但是他也的確沒有繼承他父親的軍事才能。
諸葛瞻因為猶豫沒能採納黃崇速佔險要以阻止敵軍進入平地的建議,所以錯失了兵機,最後戰死綿竹。
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聽聞兵敗,不願逃走,而是衝入敵軍,以同歸於盡的姿態壯烈犧牲。
諸葛亮很愛諸葛瞻這個兒子,他曾經在軍旅中寫信給他的哥哥諸葛瑾說:“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害怕太早培養這個孩子會使他失了做孩童的樂趣,又害怕不培養他會使他不能成為大器,諸葛亮對這個孩子成長的期望和擔心溢於言表。】
“戰前鄧艾派遣使者誘降諸葛瞻,願意封他為琅琊王。”
“哎,諸葛瞻能力可能是差了點,但是品格還是不錯的”
諸葛亮怔愣的看著天幕,他現在雖然早已成婚了,但是天幕所說的那個孩子還沒有出生,但是……他覺得那個孩子一定、一定是個很可愛的孩子!
“軍師……”劉備看著他,想說什麼,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
不等他繼續說下去,姜瀾溪輕柔的聲音又說出了沉重的內容
【是的,綿竹之戰前,鄧艾遣使說要上表給諸葛瞻一個琅琊王的位置。
諸葛亮就是琅邪人,封諸葛亮的兒子做琅邪王還說這是光宗耀祖,這對於諸葛瞻來說是一種侮辱,所以諸葛瞻怒斬使者,率軍出戰,雖敗猶榮。
這樣擁有血性的人很多很多,但其中卻並不包括阿斗。
雖然綿竹之戰後,魏軍長驅直入,但是此時的蜀漢主力尚存,未必不能奮力一搏。
可投降派的輪番勸說,到底讓阿斗選擇了投降。
鄧艾也以此完成了人生的高光——奇襲成都,一舉滅蜀。
在姜維將要逼退鍾會的時候,劉禪命他投降的詔書發來了。
別管將士們怎麼想,最後也只能接受這個結果,但是姜維並沒有認命,暗戳戳地想要利用鍾會的野心復國。
只是最後他的計劃暴露,姜維被滅滿門,與他聯合的劉禪長子劉璿也被殺。
姜維的口碑一直呈兩面化,陳壽對他的的評價也是貶大於褒地,但我覺得他的忠誠其實是不容置疑地。】
“知遇之恩,他以死相報”
“其實蜀漢對姜維也是夠意思了”
“姜維不是被排擠的嗎?”
“姜維一個沒啥政治根基的魏國降將能帶著五萬人去北伐,無功而返甚至戰敗之後,還能接著一次又一次的北伐,難道靠的是諸葛亮在天有靈?”
【我一直覺得劉備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他的原始資源不夠豐厚,但他的人格魅力卻強的驚人。他這一生不管是顛沛流離還是高坐明堂,始終初心不改,想要光復漢室。
關羽與他親如兄弟,諸葛亮在他死後堅持其遺志,甚至如陳只那樣的權臣也支援北伐。
鄧芝作為大將軍,身上的衣食都出自官府,沒經營過私產,妻兒甚至還有忍飢挨餓之時,姜維宅舍弊薄,資財無餘。
就是在最後,這些人也願意堅定自己的理想。
諸葛瞻父子戰死。
姜維一家被滅門。
太子劉璿被殺。
北地王劉諶帶著妻子兒女,在祭祀劉備的昭烈廟拔劍自刎。
張飛之孫張遵,戰死。
趙雲之子趙廣,戰死。
傅肜之子傅僉,戰死。
可他們的主公呢?他成了安樂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