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指南針與火藥(二)(第1/4 頁)
宋、元、明時期做海運生意的人們眼睛逐漸亮了起來,他們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組建船隊出海,找到新大陸!享榮華啊不……是要做最偉大的航海家!
【其實在13世紀前半葉之前,歐洲人還停留在對中國宋代指南針的仿製階段。
到了13世紀的後半期,歐洲的指南針才開始了本土化的程序。
隨著中國的旱羅盤傳入歐洲,法國人又將旱羅盤改進,將其裝入有玻璃罩的容器中,成為便攜儀器。後來,這種攜帶方便的指南針被歐洲各國的水手廣為應用。
但是這樣的指南針平時使用還好,在海上就有些不夠用了,海船在風浪中會大幅度的擺動,這時指標會過分傾斜靠在盤體上轉不動。
於是在航海的迫切需求下,在16世紀的時候,歐洲人的航海羅盤開始出現了被稱為“萬向支架”的裝置。】
古人們看著天幕,總覺得眼前的 “萬向支架”很是眼熟。
【這是一種平衡結構,可以保持中心點穩定在水平面上不發生劇烈的晃動,在現代航空、航海中有重要作用的陀螺儀就是應用其原理製造的。
而這個原理其實我國古代匠人早就已經掌握了,盛香料燻被褥的“被中香爐”,滾燈,還有大唐的文物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都應用了這個原理。
不過咱們不叫“萬向支架”,這是我們的常平架裝置,從漢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在漢朝往後歷代都有製造,是現代陀螺儀的始祖,在古代叫做“常平架”或者“平衡環”。】
“對哦,被子裡用的那個香爐不管怎麼動,香爐都是始終朝上的,這不就是天幕所說的那個什麼平衡嘛!”
得到了天幕的提醒,眾人也開始回想起來,“對對對,還有那個滾燈,我小時候最喜歡玩滾燈了!不管怎麼滾,蠟燭始終都是朝上的!”
“還有那個什麼香囊,天幕之前好像就提過一次了,這小玩意可真精緻啊!”
“我說怎麼這麼眼熟呢,那次天幕過後,咱們縣就有好幾家商會在研究這個呢!也不知道研究出來沒有。”
秦朝
嬴政:盯——
怎麼什麼都是從漢朝開始的?大秦可是有墨家在的,就算時間再短也不可能什麼都沒留下吧!
大臣們自然是看出自家老大為何生氣了,但是他們都不敢上去說話,這就沒法勸慰,他們難道告訴自家老大,因為你家被燒了,所以不管有什麼好東西都得被燒沒了?
宋朝
宋仁宗嘆了一口氣,“這東西真是精巧,大宋肯定也是有人會做的,讓這些人結合指南針好好研究一下怎麼做那海上羅盤吧。”
不只是民間有找尋新大陸的想法,他也是有的,那可是莫大的資源,誰會不動心呢?但是不管有什麼樣的野望,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把航海的基礎工作做好!
【公元前140年,華夏工匠房風發明瞭平衡環,
公元189年,工匠丁緩又改進了平衡環,不僅復原了西漢的被中香爐,還將平衡環運用於走馬燈上。
丁緩還創作出七輪扇,據記載,“連七輪,大皆徑尺,一人運之,滿堂寒戰,”】
漢朝
計算時間的大臣喜道:“陛下,公元前140年就是建元元年啊!”
劉徹也高興起來,“現在立刻去找這個房風!”
雖然天幕總說什麼這個在漢朝就有了,那個是在漢朝發明的,但是這都不是在他這個時期發明的啊!
他只能苦兮兮的讓工匠研究,無法直接看到成果,現在不一樣了,這個房風是本朝人啊!
丁緩不敢相信地抬起頭來:“我這樣的人竟然也能被後世人知道嗎?”
兒子也是喜笑顏開的喊道:“爹爹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