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中秋月螃蟹(第1/2 頁)
中元節一過,暑熱漸退,近秋的日子裡,中秋節亦悄然將至。
在前朝的前朝,民間已初現“中秋”一詞,隨之衍生出許多民俗,但到了本朝太宗時,才真真正正被記載入《晉書》中,時下儼然成了闔家慶賀的大節,朝臣假三日,宮中亦有中秋宴。
這樣的場面,卻與崔令鳶等嘍囉無關,一般是寧國公與夫人進宮。
說到了中秋,必然少不了的是月餅。
時下月餅還不叫做“月餅”,至於叫什麼,“胡餅”、“小餅”、“月團”......通通都可以代指這一類用來中秋節祭祀的帶餡小餅。
是的,此時的月餅不僅是節日飲食,還有另一重最重要的身份——祭品。
祭月儀式上,擺月餅等祭品供奉月神,月神“饗”後,祭月的人們才可以“餕”。
為了討月神的歡心,月餅的種類也許多,並不是只有後世極大多數的那一種圓圓外形。
光崔令鳶見過的,就有類似於後世的圓餅、中間掏空的環餅,帶刺的“太陽花”餅,甚至於還有長得像鯛魚燒的方餅。
而內餡便沒那麼多花樣了,最多的是糖餡和五仁的,今上有位寵妃尤好靈沙臛,京中貴女亦從之,因近秋,京郊菊花已盛,文人士子則偏愛菊花餅。
崔令鳶是“鹹月餅甜湯圓”黨,到了這嗜糖的地界,自然不死心要讓大晉人民嚐嚐這鹹蛋黃的、流心奶黃的威力。
想著府裡孩子們喜歡雪粉糰子那一層軟嫩的糯米皮,她記起後世亦有各種各樣的水果餡冰皮月餅,便順手捏了幾個哄小孩,有時令水果餡的,也有靈沙臛餡的,果然很受歡迎。
對崔令鳶這個古代皮子現代芯來說,月餅便能概括中秋節,但對於本朝人民來說,美酒,才是最重要的。
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是“中秋佳月最端圓,老痴頑。見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應慳。”
是“雲液滿,瓊杯滑。”
更是“金盃頻勸酒,歡笑賀昇平。年年當此節,酩酊醉醺醺。莫辭終夕飲,銀漢露華新。”
也是因時人本就好酒,特別是王公貴族,平日裡謹防著御史攻訐,一到佳節,有了由頭,便敞開了喝,通宵達旦,縱情宴飲。
登瓊樓,賞圓月,詩興大發。
從太宗開始,便已形成在中秋這日,賞月、飲酒、放燈的習俗,年年如此。
恰逢秋風起,桂花香,蟹腳癢,沈晏放假前一日,宮中聖人賞賜下來,得了一筐子肥得頂蓋的螃蟹。
穿越之前,崔令鳶不記得從哪看到的報道,說是解放初,當時吃不飽飯的松江人民只能以大閘蟹果腹,配圖是兩個赤膊漢子對坐扒蟹,桌上還有滿滿一盤子。
猶記得“果腹”兩個字深深刺痛了當時饞蟹卻因價格止步的崔令鳶。
今人亦以蟹為食品之佳味,外間酒樓常做“斫雪雙螯洗手供”洗手蟹、“以鹽淹之作蟹蝑”蟹醬,又或是清淡鮮美之蟹羹。
過去沈晏得了螃蟹,都是送至大廚房,廚司常做蟹釀橙、糖蟹,今所得螃蟹盡數到了崔令鳶手中。
恰好前些日子偶然看見話本中佳人為那才子做螃蟹鮮的時候偶然嘀咕了幾句,正想著等中秋前後遣人去坊間看一看問一問可有鮮活螃蟹賣的崔令鳶大喜過望,撫掌讚道:“這便是瞌睡時送來了枕頭!”
沈晏聽了這話,悄無聲息從屏風後離開了。
過不多久,被派去送螃蟹阿昌鑽回他書房,一臉“幸不辱命”:“郎君,娘子得了那螃蟹,很高興的樣子。”
“嗯,知道了。”沈晏早已聽了牆角,此刻只是淡淡應了聲。
怎麼還是這樣冷淡反應?
阿昌瞥一眼淡定磨墨的郎君,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