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夢南北朝 > 第142章 楊堅上位

第142章 楊堅上位(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大明:我每天一個未來快遞,老朱心態崩了!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想離婚分江山?我過繼朱棣給朱標小馬寶莉:她在秩序彼岸漢末新傳:國賊呂奉先十三皇子穿越三國做將軍從落魄書生到一品富商小馬:編寫之眷龍珠之賽亞人貝吉塔人在奧特,開局獲得地球意志饋贈四合院:胎穿成一大爺的女兒後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爺的了?斬神:諸神代理人,開局定海神針三國大軍溼家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鬨堂大孝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弒兄殺父,我登上大位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

隨著宗室實權王爺的被殺,整個皇室再也沒有了力量。後宮裡的女眷整日憂心忡忡,不知什麼時候要麼會死於非命,要麼就是成為他人玩物。

於是宮裡的五位皇后,如今的太后,有三人在宮裡出了家,以保性命。太后楊麗華對於父的所作所為雖有微詞,但也知周朝氣數已盡,父楊堅沒有錯,只能怪先帝過於昏聵。

楊堅的親信大臣見大周再也沒有異聲,同時眾望所歸,於是勸其廢帝自立。楊堅雖然有心,但心中還有顧忌,不佔大義。

群臣於是勸道:“何不效仿先賢,禪位”這不就解決了嗎?於是眾臣開始了商議,定下流程,開始了準備。

於是眾臣勸戒皇上宇文闡,本就幾歲的孩子那懂這些,於是眾臣又只好擬定召本,於是便下昭道:

“元氣肇闢,樹之以君,有命不恆,所輔惟德。天心人事,選賢與能,盡四海而樂推,非一人而獨有。周德將盡,妖孽遞生,骨肉多虞,藩維構釁,影響同惡,過半區宇,或小或大,圖帝圖王,則我祖宗之業,不絕如線。相國隋王,睿聖自天,英華獨秀,刑法與禮儀同運,文德共武功俱遠。愛萬物其如己,任兆庶以為憂。手運璣衡,躬命將士,芟夷奸宄,刷蕩氛昆,化通冠帶,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發之合位三五,豈可足論。況木行已謝,火運既興,河洛出革命之符,星辰錶代終之象。煙雲改色,笙簧變音,獄訟鹹歸,謳歌盡至。且天地合德,日月貞明,故以稱大為王,照臨下土。朕雖寡昧,未達變通,幽顯之情,皎然易識。今便祗順天命,出遜別宮,禪位於隋,一依唐虞、漢魏故事。”

楊堅堅決不受,然後又經過兩下昭,方才同意。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十三日,宇文闡禪讓帝位於楊堅,居於別宮。楊堅登基,隋朝建立,北周王朝滅亡。

楊堅降宇文闡為介國公,食邑一萬戶,車服禮樂仍按北周舊制,上書皇帝不稱為表,皇帝回覆不稱詔。

楊堅上位以後釋出了條政令:第一:在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中央設尚書、門下、內史三省,分別以尚書令、納言、內史令為長官,行使宰相職能,直接對皇帝負責。

內史省和門下省是機要部門,內史省負責起草詔書;門下省負責審查內史省起草的制詔和尚書省的章奏。

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每部設尚書為長官。除三省外,又增設秘書和內侍二省,負責修撰圖書及宮內供奉等事。

第二:簡化行政機構。地方以州縣制簡化地方行政。南北朝以來,郡縣設定過濫,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

隋文帝此舉裁減冗員,消除了權力層疊、機構臃腫的弊端,提高了效率,節省了開支。同時,對地方官員也做了調整: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均由吏部任免,每年進行考核。

州縣佐吏三年必須更換,不得連任,不許用當地人,必須由外地人充任,從而防止了地方豪強幹政,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第三:施行科舉制度。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吏選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這是一種政府官員由地方舉薦的制度。

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當,且多由現任中央官員兼任。中正舉薦人物的標準有三:家世、道德、才能。

可見,家世排在前頭,而才能最末。這是一種奴隸主世襲制的殘餘。使許多才能之士只能悲嘆生不逢時。

隋文帝楊堅,廢除了門閥制度的弊政,選官不問門第。規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選送三人,參加秀才、明經等科考試,合格者即被錄用為官。

“科舉”即分科舉士之意,隋朝創立的這一官員選拔制度同樣對後世影響深遠。

第四: 1,行均田令

目錄
死而復生做島主食戟:這個世界有些怪抗戰:擁兵百萬,你叫我師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