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宇文邕駕崩(第1/2 頁)
建德六年十月,吐谷渾突然襲擊周朝西部,訊息傳來,周皇宇文邕大怒,於是決定御駕親征,好好教訓這小小的吐谷渾,誰知剛走幾天,陳兵又攻打呂梁一帶。
十一月,周軍攻入吐谷渾首都伏俟城,誇呂投降,並把伏允圈禁,然後又作出大量的賠償,周軍才撤回。
周皇宇文邕對吐谷渾用兵期間,自是又命王軌輔助太子監國。王軌卻去了保州,滅掉了陳軍主力。回來見太子不理朝政,沉迷於酒色,內心深感不妥。
於是在周皇班師回朝以後,向周皇稟報了太子的一言一行。周皇聽後大怒,於是把太子杖責一番,同時把其近臣鄭譯和王端除名。
自此,太子更加懷恨在心,誓要弄死王軌這個老匹夫。
王軌聽說此事以後,自是知曉前景不妙。家人十分擔心,但他卻道:“我所言所行,都是為了江山社稷,現在這種局面,我也知曉以後沒有好下場,要是隻為自己著想,我有很多辦法。
但我蒙陛下厚恩,隨時可為國獻身,怎麼能害怕太子加害於我,就違背自己的初心呢?又如何對得起陛下,又怎麼對得起國家。
我寧願等死,也不能做出諂媚之事,希望後人,能理解我的一片良苦用心。”
建德七年正月,沈重向周皇上書請求回梁朝,周皇不同意。於是堅決請辭,周皇無奈的點了點頭,還專門派小司門上士楊汪護送其歸鄉。
在走之前,本來想推薦馬三做這太書院的祭酒,周皇沒有同意,年紀小了些,難免輕浮,於是又推薦了顏之推,周皇倒是沒有反對。
建德七年二月,大冢宰宇文儉去世,周皇悲痛,於是進行了大量追封。同時又命宇文盛入主天官府,大冢宰之位,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四月,噩耗傳來,與突厥和親的五公主病死,突厥撕毀盟約,突襲幽州,在邊境大規模的燒殺搶掠。
周皇宇文邕在成功討伐北齊之後,面臨了兩個未完全剿滅的勢力——高紹義和高寶寧。由於高寶寧盤踞於戰略位置偏遠、關係錯綜複雜的東北地區,周皇宇文邕選擇採取招撫策略而非透過軍事征討。
然而,高寶寧拒絕投降,並在高紹義逃至突厥並受到佗缽可汗支援稱帝后,亦予以支援。這一系列舉動無疑加劇了周朝與突厥的緊張關係。
周皇宇文邕對突厥採取了一系列軍事行動。儘管宇文邕與突厥之間存在姻親關係,但突厥可汗佗缽可汗收納高紹義並協助其稱帝的行為,已經表明了突厥站在了北周的對立面。
如今,隨著五公主的離世,兩國關係完全惡化,加上突襲幽州,周皇大怒,於是決定採取行動,集中兵力迎擊突厥。
於是周皇派出五路大軍,直奔幽州而去,自己則先去懷州,洛州巡視一番,同時命令在這兩州修宮殿,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集權。
五月,直奔幽州而去。當到了邊境,兩軍是打的有來有回,突厥遊牧民族,善騎射,且來去如風。周軍固城守城有優勢,於是兩軍時有摩擦,但都沒有進行大的接觸。
周皇與眾將商議,但都未有可行之策,兩軍只能對峙。
五月中旬,周皇宇文邕又病倒了,只好安排隨國公楊堅統領全兵,鎮守幽州一帶,拒突厥兵於長城之外,自己則回到長安養病。
隨知,周皇宇文邕病情加重,回到長安以後就一病不起。
六月,一代雄主宇文邕駕崩,享年35歲。後追封武帝。北周武帝宇文邕的死因是長期服食丹藥導致慢性砷中毒,最終引發系統性疾病而英年早逝。
宇文邕作為北周的第三位皇帝,字禰羅突,鮮卑族,出生於同州(今陝西大荔),是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第四子。
他聰明有遠識,性果決,有智謀,能斷大事,在位期間成功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