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少林拳(四)(第1/3 頁)
常見拳法
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包含龍、虎、豹、蛇、鶴五種拳法,是泉州武術的一門絕學。[2]
少林五拳特點為“以形為拳,以意為神,樸素明朗,拳勢激烈”,富於陽剛之美。其精義為:“注意不注氣,注氣不注力,見力生力,見力化力,見力得力,見力蕘力”
史載,金·哀宗正大年間,嵩山少林寺白玉峰(法號秋月)始創少林五拳,後傳給覺遠和尚,二人撰寫了《少林五拳精要》,系統闡述了龍、虎、豹、蛇、鶴五拳的特點和手、足、身、眼、步法以及五拳結合的練法。
明·嘉靖年間,倭寇經常侵犯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朝廷多次降旨詔嵩山少林寺武僧平寇。那時,許多武僧便就地建殿參禪,授徒傳功。進入清代,少林淨仁、淨林二僧南遷,先後在福建、廣東等南方地區將少林五拳深度傳授。久而久之,北派五拳吸收了南派拳法,形成了南派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屬於象形拳類,為仿生之武學。鳥獸行動和神態,在拳法中栩栩如生地表現。龍吟、虎嘯、豹竄、蛇纏、鶴立,無一不顯示出鳥獸之行與天地之合。
學習五拳,要內外兼修,以長拳、南拳作為基本功,同時配以內功氣息調節,做到“內外三合”,即腳、腰、肩力催三關,精、氣、神渾然合一,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催力,以關發氣。
少林花拳
花拳是少林古拳法中的稀有拳種,屬少林柔拳一派。特點:拳打臥牛之地,出手敏捷,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勁發,離身消勁。精義:花拳八法,即“吞、吐、浮、沉、粘、離、擢、浚”。
少林花拳走的是輕柔飄逸一路,左盤右扭猶如迎風擺旗,技手攻守恰似風吹柳絮,起落進退宛若行雲流水,張弛急緩好像海潮起落。花拳拳法的奧妙主要不在招式,更在勁力的處理之上。“出手敏捷,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勁發,離身消勁。”
花拳短小精悍,斗室之中尺棍兵器都能操練自如,充分體現“拳打臥牛之地”的特點,明·名士金聖嘆曾就此概括為:“花拳為一路短打。”
燕子鐺為少林花拳獨門兵器。燕子鐺為雙手短兵刃,外形酷似燕子身形而得名。平地時騰挪閃跳輕盈異常,躍起後凌空飛渡技擊長空。身段美妙,柔中帶剛,掩飾不了內中絲絲入扣的殺機。
泉州花拳最早見於清末民初。當時泉州學府路兩位私塾老師——周蒼玉、周潤玉兄弟,便是泉州花拳的開山祖師。二人將此拳傳於林朝泰,林又傳於鄭連來,鄭連來又傳於其子鄭昆淵。
少林羅漢拳
特點:“拳路清晰簡明,短捷緊湊,靈活多變。”精義:“出手似箭,收手如綿,一招得手,連環進擊。”
羅漢拳拳理滲透“相生相剋、此消彼長、物極必反”的中國傳統哲學觀點。其手形變化體現陰陽五行之說。羅漢拳手形按“五行”分為五枝:“仰掌為水,立掌為木,撲掌為火,握拳為土,鉤手為金。”同時,各種手形又有不同的運動要求:“水枝如行雲流水,木枝穿插如動箭,火枝如炎衝雲天,木枝下沉重如鐵,金枝變形如鉤。”變化多端的“三掌一拳一鉤”造就了羅漢拳的靈活,往往在實戰中能出奇制勝。
羅漢拳不僅在招式上有獨到之處,而且在武學之道的研究上也有不俗的見解。“練武者可分為三種境界:以力行,偏剛偏柔,剛而不柔,柔而不剛,為下乘;以氣行,能剛,能柔,剛柔相濟,氣達全身,為中乘;以神運,虛實互補,剛柔俱化,勁透體外為上乘。”習武之人有層次上的差別,武學之道不在於行而在於神,舞形易而入神難,需要練習者的悟性,更需要長久的揣摩與研習。其招式有“和尚捧經、醉臥羅漢、童子摘蔥、連環進擊……”
“一字馬一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