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文脈鍾四響(第1/2 頁)
文淵閣建成到現在已經49年,而這四十九年中,也只有三篇文章被文淵閣收錄。
一個是第一任並肩王的兵書《秦家兵法》,一個是藥王孫茯苓的《風寒病論》,以及上代大儒韓程昱的《禮經》註解。
並肩王秦重一生戰功赫赫,用兵如神。這《秦家兵法》中將其一生中經歷的大大小小數百場戰鬥,進行了全面的分析,並且總結出了一整套應對不同戰場環境的兵法。
至今這本書還是禹國所有將軍必讀兵書,就連科舉考試都會從中出題。
可以說這本書為禹國培養了一大批軍事人才,禹國能在其他兩國的威勢下堅持到現在,這本書功不可沒。
至於《風寒病論》,則是藥王孫茯苓整理了孫家傳承百年的醫學典籍,再加上自己幾十年的行醫經驗,在其90歲高齡的時候,才完成的醫學巨著。
此書中記載了數百中珍貴藥方,同時針對不同外因引起的各種風寒都有講解,《風寒病論》問世之後,更是被所有醫者奉為醫道寶典,活人無數。
最後就是《禮經》註解。
《禮經》成書於千年前的夏朝,據說那時候整個大陸都被夏國統治。後來的歷朝歷代的禮教規範都是出自此書。
但是此書因為成文年代久遠,使用的文字,語法,語言習慣和現在有很大不同,不管是朝廷的運用,還是讀書人學習都有極大困難。
大儒韓程昱召集門下眾弟子,翻閱無數典籍,走遍整個禹國,前後耗時20年完成《禮經》註解。
不僅讓禹國有了大陸上最完善的禮法制度,也讓後世的讀書人也可以看懂禮經,從而規範自己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提升了禹國民眾的整體素質。
此次大儒劉澈突然進京本就讓人驚訝,此刻又上奏朝廷重開文淵閣,更是讓眾人驚訝莫名。
要知道重開文淵閣就意味著會誕生一部和《秦家兵法》、《風寒病論》以及《禮經註解》同等級的經典。
這三本書的作用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的,那麼新文章究竟會是什麼?而這文章的作者又會是誰?
臘月二十九清晨,京城皇宮。
城門已經開啟,今天是今年的最後一個朝會,朝會結束之後,所有官員就要迎來長達十五天的休牧。
此時內閣首輔大臣楊毅正在進行年度總結。
所有官員分列兩旁,大殿正上方,禹皇正坐在龍椅之上,靜靜的聽著楊毅的彙報。
只見其年齡大概在四十左右,頭戴玉質十二旒,身穿玄色上衣、下裳為硃色,上下繪有各種章紋。
其面部線條分明如刻刀劃過,盡顯嚴肅與堅毅。
一雙漆黑的眸子深邃如同黑夜,裡面閃爍著果決與冷靜。
嘴唇緊閉,下巴微揚起,雖未開口一股威嚴的氣勢卻是不斷從其身上散發出來。
一干朝臣手握笏板,靜立殿前,大殿之中只有楊毅的聲音在那裡迴盪。
而就在這時,一道清脆厚重的鐘聲卻是突然響起。
聲音渾厚響亮,如同一道道波紋一樣,在眾人耳中炸響。
“文脈鍾”
所有人聽到鐘響,齊齊色變,就連坐在龍椅上古波不驚的禹皇也猛然坐起。
”鐺~~~~”
又是一聲,
首輔大臣楊毅,激動的那雙瘦骨嶙峋的老手都開始顫抖了。
“鐺~~~~”
“文脈三響,文淵閣開。這是有曠世文章問世了啊!”
禹皇此時已經豁然起身。
“擺駕,國子監。”
說罷直接走下龍椅,朝殿外走去,身後的一眾大臣也齊齊跟上。
一眾人就這樣浩浩蕩蕩的出了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