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三方勢力大爆炸(第1/2 頁)
“端看漢朝現在的情況,從西到東,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北方的匈奴被趕到漠北,西域在張騫的幫助下取得聯絡,西南夷的勢力紛紛歸附,南方的南越、閩越被平定。
漢朝的強大威振四海,這是漢武帝劉徹的巔峰時期。但這樣的好日子僅僅維持了兩年,時間就來到了劉徹的下半場。
這一年,是前112年,劉徹已經45歲了。
匈奴從前119年被霍去病打回漠北到現在,已經休養生息了7年,緩過來的他們開始重新南下。”
這時候的匈奴首領已經不是伊稚斜了,而是他的長子烏維單于。
“匈奴這一次的進攻還聯合了羌人部落,雙方打著配合。
羌人向東攻打隴西、北地等郡,匈奴則向南攻打五原郡,殺了那裡的太守。
兩方人還合作襲擾河西走廊,想要阻斷漢朝跟西域的交通。”
“這時候的河西走廊人不多,漢軍少百姓少,張騫去找烏孫國,烏孫國也不跟漢朝結盟,所以匈奴跟羌人估計是覺得這是個好時機,就趁這時候發動了攻擊。”
羌人跟百越一樣,也是細細碎碎的,但他們是遊牧民族。
內部有很多部落,但互不統屬,勢力有大有小,名字也有很多。
總體來講,羌人分西羌跟東羌。
西羌生活在河西走廊跟祁連山之間,東羌則生活在隴西、北地附近,漢朝建立之後,東羌就逐漸融入了這些郡。
當初河西走廊被打下之後,匈奴北退,西羌也向西邊撤退了。
估計是心中耿耿於懷,所以西羌這次跟著匈奴一起進攻漢朝。
“這算是匈奴休養生息後對漢朝發起的第一場戰役,這也意味著漢匈之間進入了最後一個階段——血戰到底。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漢朝對於此次戰役有什麼反應呢。
一句話,反應不大,劉徹並沒有下令反擊,而是讓邊關將士先防守一波。”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應,這是因為南方的南越也出問題了,就是匈奴來犯的這一年(112),南越國的丞相呂嘉殺了南越王趙興,發動了叛亂。
這呂嘉為什麼要造反呢?我們把腦子暫停,先來聽聽南越的故事。”
漢朝有一條制度,那就是諸侯國跟附屬國的太子需要到長安生活一段時間。
所以南越國的太子,趙嬰齊,被送到了長安。
漢朝自然不會放過培養這些太子們親漢的好時機,所以趙嬰齊在長安過的很滋潤,劉徹還給他安排了一個妻子,樛(jiu)氏。
樛氏是邯鄲人,當時的邯鄲應該相當於現在的法國巴黎,齊姬趙女就是美女的代名詞,所以被漢朝這麼照顧的趙嬰齊很自然地就親近漢朝。
南越老國王去世後,趙嬰齊回國繼位,南越跟漢朝之間一直很和平,但到了前113年,趙嬰齊去世了,他的兒子趙興當上了南越王。
可趙興還是一個小孩子,所以國家的大權就到了樛氏,也就是樛太后手中。
樛太后是漢朝人,理所當然地嚮往漢朝,所以她想帶著南越歸附漢朝,這就導致了矛盾的出現。
樛太后跟趙興是親漢派,但丞相呂嘉以及其他貴族是獨立派。
“親漢派跟獨立派之間的鬥爭越來越厲害,但呂嘉掌管著軍隊,所以樛太后有點鬥不過呂嘉,她只好派人向漢朝求救,劉徹很快就派出了一隊人馬前往南越。”
這隊人馬的領頭人叫安國少季,副手叫終軍。
安國少季在樛太后出嫁前和她有過一段感情。
而終軍,我們今天的幾個詞,比如“請纓”,比如“棄繻”,就是來自於他。
請纓意為請求上級給他一根長纓,指主動請求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