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夔東援軍(第1/2 頁)
吳三桂暗自思忖著目前的局勢,心中明白此番滿清已經傾盡所有精銳力量,兵分三路攻打大明,如果此時再去尋求援兵幾乎沒有任何可能性了。面對如此困境,眼下唯一可行的計策便是找到明朝軍隊的主力並與之決一死戰。
當得知敘州和建昌接連失陷的訊息時,吳三桂憑藉其敏銳的洞察力,斷定明朝軍隊的下一個目標必然會是重慶。於是,他果斷下達命令,率領八萬大軍日夜兼程地火速趕往重慶。
這次出征,劉文秀被冊封為徵蜀大元帥,可以調動各地的兵馬。他在敘州稍作休整,隨即率領五萬大軍徑直朝著重慶進軍。
同時,他還下令讓祁三升率領遵義地區的駐軍以及李來亨帶領夔東十三家共同發動進攻。
祁三升原本就是劉文秀的部下,接到軍令後,毫不猶豫地迅速啟程。他所率領的龍驤營由大西軍的老兵和少數民族青年組成,此外他們還攜帶了三十頭戰象,整體戰鬥力相當強大。
而李來亨收到劉文秀軍令時,心中彆扭不堪。
李來亨是明末清初的農民軍抗清將領,原籍陝西米脂。他初為李自成部將李過的義子,在農民軍的戰鬥生活中成長起來。順治二年,他隨義父李過和高一功統領的農民軍渡江入楚境,歸於南明政權,被授總兵官、都督同知。
永曆五年,清軍攻克廣東,進逼廣西潯江。此時,李過已病亡,李來亨隨高一功、黨守素率部向貴州撤退。途中,遭大西軍孫可望的偷襲,高、黨二人戰死,李來亨力戰得脫,收集殘餘人馬,保護李自成妻高氏,取道黔東,進入湖北興山縣境。
在川鄂邊境的萬山叢中,李來亨擇巴東茅麓山九蓮坪築寨而居,與當地其他反清武裝如劉體純、郝搖旗等部聯合,組成了夔東十三家軍。
他命部下“屯耕山田,歲收麥粟草綿,供糧食衣履;亦私遺人市鹽鐵,荊西居民或與往來市販”。他不許部下搶掠商民,只在長江上截抄清朝官府運送錢貨的船隻,間或派部出擊鄂北川東縣鎮的清軍。
想當年,他所在的忠貞營乃大順軍舊部。自從闖王李自成飲恨九宮山之後,他們歷經千辛萬苦才輾轉歸順了大明。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和重用。
反倒是大西軍舊部,不僅牢牢佔據著西南兩省,而且在大明朝廷中的勢力如日中天。孫可望、李定國等人更是先後被封王,近年來還屢次出兵西南,打得滿清朝廷聞風喪膽。
李來亨心想:“我們忠貞營歸順大明的時間可比大西軍要早得多,而且打過硬仗無數,可如今卻只能盤踞在夔東這彈丸之地。”
這次合攻重慶,對他來說無疑是個擴大影響力的絕佳機會。
李來亨雖然對外號稱擁兵十萬,但實際上大多數都是軍中的家屬,真正能夠上陣殺敵的青壯士兵大概也就三萬多人而已。正因如此,他們唯有依靠夔東地區險峻的地勢才能抵擋住滿清軍隊的猛烈進攻。
他召集劉體純、郝搖旗等商討。
劉體純凝視著手中的軍令,緩緩開口道:“聽聞當今皇帝陛下英武非凡,宅心仁厚,遠非昔日所能比。若此番吾等能一舉攻下重慶,定能讓聖心大悅,屆時吾等境遇,必將更勝往昔。”
李來亨憂慮道:“只是此次劉文秀乃徵蜀大元帥,若我們攻下重慶,榮耀與功名自然歸於他。我們所做的,不過是錦上添花,為他人作嫁衣裳。”
劉體純勸道:“如今我等皆是明軍,何分你我?況且若只以我等之兵馬,也難以攻下重慶。”
李來亨又言:“想當年我忠貞營被迫撤離廣西,那十餘萬大軍,如今凋零至不到一半,這一切,不都是朝廷的‘恩賜’嗎?如今朝廷有難,才想起我們這些殘兵敗將,讓我們勤王,世間哪有這樣的美事?我若真的去了,又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