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從百姓口袋掏錢(第1/2 頁)
李縣和石縣地主終於聽到自己想聽到的結果,他們立馬喜笑顏開:
“那就麻煩趙老聯絡流民軍了。”
“趙老辛苦了。”
三人相視一笑,各自舉起了手中的酒杯。
趙寬仰起頭來,眼中的精明一閃而過。
安平縣的百姓對安平的態度和這些個別的地主權貴不同。
穆清在安平一步步削弱地主的勢力,在她眼皮底下,她不允許有隱戶的存在。
還有關於土地稅的改革,穆清也打算找個時間正式施行。
土地歸官府所有,田稅不以人頭稅進行收繳,而以土地擁有數量和糧食產出來繳稅。
甚至繳稅的金額也會依據個人收入設立繳稅的基礎數額。
這是穆清根據個人所得稅法進行更改,並且為了適應這個時代,穆清的步子沒有一下子邁太大。
為了鼓勵來年水稻種植,穆清已經擬好了減稅政策,只要百姓種植水稻良種,就可以減免稅收。
這樣就算是為了減稅,安平的百姓也會選擇種植一些水稻。
安平的百姓和黃縣的百姓一樣,他們很容易滿足。
穆清來到安平後,他們肉眼可見安平做活的地方越來越多,只要安平有活幹他們不僅有錢拿還有免費的兩頓飯吃。
在他們看來,儘管穆清沒有百姓的文書,但能讓他們吃飽飯,他們並不在意誰是知州。
現在穆大人就很好。
安平的百姓有飯吃了,流民軍戰敗後,各個縣之間的通訊恢復正常,許多黃縣的百姓會到安平經商。
他們多是賣一些糧食。
因為穆清讓他們吃飽飯,黃縣的百姓對穆清有一股天然的濾鏡。
張三現在不去官田做活了,成為了糧商中的一員,幫官府賣糧,賺得比干農活還多。
現在他一來安平,只要有人問起穆清,張三的好話似不要錢般可以說個三天三夜。
使得安平的百姓對穆清的態度也好了起來。
張三嘴雜,各種八卦訊息都愛聽,在安平,大家都樂意在張三這買糧。
又因為張三是黃縣,大家都愛打聽黃縣的訊息。
安平主城的百姓都知道黃縣現在比他們安平縣還要過得好。
在黃縣百姓的描述之中,黃縣的百姓只要會幹活會種田的,每天都能吃得起白米飯。
而且黃縣的菜長得又大又水靈,更有甚者說他們的水稻畝產都有五百斤。
別的不說,水稻的豐收是真的。
要不然怎麼黃縣會來了這麼多的糧商,而且看他們個個面色紅潤一看就不是捱餓的人。
發生在張三身邊,每日的對話差不多都會有這幾句話。
“張三啊,黃縣當真有一種神奇的物什可以讓莊稼長得好?”
“那是自然,這可是縣丞大人搗騰出來的東西,你昨日買的米就是用過土肥的。
施了土肥的莊稼啊還有菜啊,你就用唄,一用一個水靈,我還騙你幹嘛。”
路人聽到這就會開始追問土肥怎麼買。
雖然他們不一定會完全相信張三的話,但是有的人買是會買一點,反正也不貴,用了沒效果就不用了,有效果了就是他們賺了。
除了土肥問得多的還有黃縣的紙啊,還有雪花鹽。
現在安平內,黃縣最出名的就是這兩樣了。
說什麼黃縣的紙又白又便宜,還有那鹽一點澀味也沒有。
黃縣的物品一度在安平各縣百姓口中流傳。
這些廠子穆清會陸陸續續在安平開個分廠,現在還沒開好,主要是管理的人手不夠。
縣學第一批畢業的是沈陌言收養的那批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