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夏收夏種(第1/5 頁)
當我們放假的那天起農村,夏收夏種的戰局早已全面鋪開,農村處處呈現出,奔騰急,萬馬戰猶酣的生產場面。人們熱情的勞動場景,直接感染著每一個即將成年的學生。
我們是勞動者的真正接班人,我們不能例外,必須自動請纓。隊長說今天下午先休息,明天起再看看什麼工作,適合你們做再下結論。
那天下午母親叫我幫她收拾門前曬乾的稻草,她說收好了,晚上又有新的稻草分下來,又要曬幾天才幹。這可是牛的主要糧食,可不能掉以輕心,到了下午四點,在母親的指導下。
我先將整個門坪的幹稻草,收好一小堆一小堆,由母親綁好一把一把。我再將一把一把收到,一個既乾燥又通風的地方保管好。這可是牛的生命線,母親還稱讚我做事幹淨利落,動作敏捷。
我很快把活幹完,搬了這些稻草很多人都會引起面板過敏。我就是其中一個。我幹完活全身癢死了,馬上跑去小溪裡洗淨才免受皮肉之苦。
老人說稻穀渾身都是肉眼看不見的毛,雖然稻穀打下來了。但谷毛仍然沾在稻草上,所以谷毛沾到稻草上很難掉下來。
人的面板碰到谷毛,就會產生面板過敏症。這也是書本上無法找到的答案,也是老農才有的知識。所以在農村很多方面,都必須向老人們學習。這些知識都是中華五千年之文化的結晶,一切都必須從零學起。才會讓青少年一代強過一代,為中華崛起不斷地增強後備力量。
到了晚上我跟著大哥大嫂和姐姐到打穀場上,那個時候給稻穀脫粒全都是用人工。一把一把將稻穗上的穀子打下來。那時候的農民的很多農具,還是老祖宗沿用了千百年的。
客家人叫禾石板,他是用花崗岩石做成的。一般一塊有寬六十公分,七至八十公分高。厚度有十二公分左右,一塊禾石板重量不小於一百斤。
它在邊沿下來十來公分處鑿了一個洞,大人可從此洞兩隻手伸進去,左右手指相互扦緊。將石板在胯下提起來,往前慢慢一步一步移動擺放好。它還有一個小石墩給石板當靠背,這樣才穩當。
像我們生產隊有四五套禾石板,擺放好之後所有能出工的勞動力,都自覺地為集體出力。當然要在家有小孩需要照顧的例外,像我們這些小學生也可以學著大人打禾。
那時候是以一擔一擔禾計公分,你跟著你家大人,從他認定的禾擔裡抓一把去脫粒。但稻草上的穀子要徹底脫乾淨,否則大人就會罵你。雙手用力抓緊禾頭上,舉得高過人頭,狠狠地將禾穗打在石板上。一般一抓打在石板上三至四次,谷也全掉光了,這樣才算完成了一次脫粒。
每當農忙季節都是白天割禾晚上打禾,不管多晚都要將白天割回來的,徹底處理乾淨稻穀入倉才收工,這是不用多說的規矩。
還要將稻草分給各個養牛戶,這個現場徹底處理乾淨,明天的生產才能正常執行。這是農民內心的規矩,誰也不會吭聲,一切處理妥當也就自然離場休息。
這些落後的禾石板到了一九六八、六九年就全面消失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快速的進步,都用腳踏打禾機代替了。
那天晚上我家四個挑稻草,每人跑了兩回。把它曬開了才沖涼休息,時間就十一點了。
第二天早飯後,隊長叫我們這些學生,各人帶好工具。將生產隊肥料倉的有機肥,擔到紅薯地選一個地方堆好。大人們一大早都在種紅薯的地裡挖壠去了,當我們挑肥到那裡時,他們都做了有兩畝地的壠。
大人教我們將挑來的肥放在壠的中間,要將肥放均勻。然後大人再將邊上的泥用鋤頭剷起來,拉至兩邊一樣高。這樣的紅薯壠從頭至尾,都在一條直線很好看。
隊長號召大家加把勁,爭取在今明兩天把這四畝紅薯地做好,這兩天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