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文天祥(第1/2 頁)
回想當年,文天祥得到了理宗趙昀的賞識,成為了狀元后,正當有所作為時,卻傳來了噩耗。
他的父親病逝,他向理宗皇帝辭呈,回老家江西,為他的父親守孝。
文天祥復出之時,正好遇上蒙古軍分兵三路,大舉南侵之時,當時宦官董宋臣,提議理宗皇帝趙昀遷都。
忠誠耿直的文天祥上書皇帝,要求斬殺宦官董宋臣,以安人心。
結果,皇帝並沒有採納,文天祥反而還得罪了一幫權臣。
沒等那些權臣們彈劾,文天祥主動提出免職回鄉。
理宗皇帝很憐惜文天祥的才華,文天祥不管署理什麼事務,都極具成效,沒有多久,文天祥又被提拔任用。
然而,那些權臣們,到底還是不死心,不管文天祥做啥,都會遭到那幫人的打壓與彈劾。
後來,朝政大權,旁落到了賈似道的手裡,文天祥又因為為人耿直,得罪了賈似道,被排斥出了朝廷。
回到江西老家,文天祥雖然沒在朝堂之上,卻是身處江湖,依然為君擔憂。
忽必烈建立大元朝,聽從了劉整的建議,把主攻的方向集中到了襄樊一帶。
隨著元軍佔據襄樊,突破鄂州,後來又在丁家州打敗了賈似道在江上的攔截大軍,直逼建康。
宋廷向全國發起了勤王之詔。
文天祥手捧著那詔令,痛哭流涕。本來,文天祥出身在富豪之家,即便不出仕為官,依然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
當此國難之時,文天祥散盡家財,以自己的家財做為軍餉,募集抗元之義士,很快就組建起了一支五萬人的抗元大軍。
朝廷得知這訊息,趕緊給文天祥一紙詔令,封他為江南西路安撫使,率軍入京師臨安府。
他的朋友都勸他,你現在召募起來的這麼些人,並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依你現在的力量,根本就不是元軍的對手。
文天祥慷慨陳詞,“我也知道是這麼回事。但國家養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徵集天下的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我為此深感遺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後而奮起的。依靠仁義取勝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業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麼國家就有保障了。”
朋友便無言以對了。
然而,文天祥匆匆趕到臨安的時候,恭帝已經下定了決心與元朝議和了。
陳宜中一直都在替趙?謀劃著與元朝議和大計,伯顏只不過是提出,如果大宋王朝真想與元議和,那就得派出宰相過去相商。
謝太皇太后當然是催促陳宜中早些成行,與元朝把那議和之事敲定下來。
可陳宜中心中明白啊,元朝的伯顏讓宰相過去,無非是想要扣下個人質,從中更方便對大宋的攻擊。
陳宜中居然找個僻靜地方躲起來了,他沒有那個膽氣去見伯顏,更怕自己那一百來斤,就交代到伯顏的手裡。
文天祥進京後,謝太皇太后便提出要文天祥代表朝廷,去與伯顏面談。
文天祥最初就是極力反對屈膝投降的。
為此,他甚至得罪了朝廷要員,董宋臣,賈似道,如今,朝廷居然安排他去談和議之事。
文天祥雖然很不情願,可眼下臨安已經成了危城,為了南宋朝廷,文天祥豁出去,前往伯顏軍中議和。
文天祥一行人,在明因寺見到了元左相伯顏。
文天祥對伯顏說道,“我大宋乃禮樂之邦,為漢之正統,爾等侵我大宋江山,大動干戈,道義何存。”
伯顏被說得啞口無言。
文天祥又說道,“爾等兵臨我大宋京城,你們這樣做,究竟是想要議和,還是要滅我大宋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