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大明武力(第1/3 頁)
京師校場。
數面明字大旗迎風獵獵,全身戎裝的張懋和王鎮立於點將臺,兩人身形挺拔如松。
校場上,數千將士站在場中,槍頭的紅櫻在春風中徐揚,一把把鋼刀被日光映的不斷閃爍出耀眼的鋒芒。
千人將士的校場,鴉雀無聲。
“軍令如山這句話,想必每一個兄弟自穿上這身衣服,拿起你們刀槍的那天起,就該聽過的。
軍紀不嚴,如散沙,軍威不振,遇戰必敗,任千軍萬馬,敵強如林,大明軍只有向前,絕不後退!”
三軍將士齊聲高喝:“絕不後退!”
張懋振聲道:“我沒聽清,大聲些!”
“絕不後退!絕不後退!”
千名將士以矛頓地,以刀擊甲。
發出鏗鏘之聲。
朱見深剛毅的面部在太陽下曬得有些發紅。
袁彬和萬貞兒也穿著普通的將士服站在旁側,觀看張懋和王鎮舉行十二團營挑選精銳的流程。
明軍選精銳,兵錄有規定,力能提三百斤是開胃菜。
隆慶開海時,要求軍民有力勝五百斤,四百斤,三百斤以上者,府州縣呈巡撫嚴加考校。
射書四卷裡記,有提五百斤者留京為師,食祿練軍三年有成,升職級。
朱見深告訴張懋。
從古至今,所有的強軍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軍紀嚴明。
岳家軍,戚家軍都是將軍紀嚴明做第一點。
其次是戰場上,嚴格服從軍令,令旗所指地方,明軍一往無前,對千敵而面不改色。
一旦大軍吃敗,基本是前軍潰敗整體崩盤,後面的將士就會跟著前面的人跑起來。
京師校場上,參加第一天挑選入營的千人將士站的筆直,均是目光灼灼看著臺上的張懋。
他們聽說皇上也來了,但是四下又沒看到,但只要有可能,沒有人敢不重視。
張懋讓幾個錦衣衛百戶坐在桌子後面,按照朝廷選精銳的規矩,一條一條的進行考校。
朱見深面目嚴肅,掃了眼坐在那裡的幾個百戶,然後才看向袁彬道:“選拔之事結束後,單獨挑千人出來。只跟著團營訓練,但不入團營,重新編制,再列一份名單呈上來給朕。”
“還有,結束後你告訴張懋,讓十二團營將士知道他們,為誰而戰,為了什麼而戰。
知道是誰的兵,誰養著他們,都要編成小冊子,每日熟記於心,糾正他們的思想。”
慢慢的打造有思想的大明強軍。
裝備精良,嚴格訓練。
讓他們有思想,有信仰,有完整的獎勵機制,將士們能夠自願去戰鬥,團結一致。
今天才是選拔第一天,朱見深給足時間讓他們挑選,不合適的回老營。
明延政權二百七十多年。
不論是對抗外敵還是維護百姓和朝廷安穩,武裝力量都是重要支柱,朱見深十分重視兵制和軍隊建設。
衛所軍是大明基本武裝。
同時衛所與地方武力相兼而設。
除衛所外,土兵,民壯也有,但不是大明武裝力量的主體。
民兵區別於正規衛所軍兵。
同時民兵包括弓兵,鄉兵,土兵的區別,名稱有機快,打手,義勇區別。
朱見深翻看各地府縣誌,發覺大明的民兵就是個異數,但也是地方武力與鄉里百姓治安的基本。
官民相得的大明兵防體系和基層民間治安防禦體系。
明後期衛所崩壞,地方治安問題也層出不窮。
朱見深讓錦衣衛調查後,對地方的武力也做了反思。
若等荊襄叛亂結束,必須從這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