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洪承疇2(第1/2 頁)
洪承疇之所以這樣反對招撫政策,是因為他很早就發現了朝廷招撫政策的失敗。
在農民軍起義之初,戰鬥力十分的低下,因為農民軍畢竟是烏合之眾,又沒有經過什麼軍事訓練,明軍的戰力雖然也不強,但是畢竟是正規軍。
所以前期的農民軍,被明軍打得節節敗退。
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的農民軍都會選擇詐降,即戰鬥失利後假裝投降,養精蓄銳一段時間後再反,就連李自成、張獻忠也曾曾多次詐降。
明朝多次對農民軍”剿而不死,就是因為這種詐降。
洪承疇深知,農民起義軍不絕的根本原因在於,大明朝廷無力養活大批饑民,就算一時間安撫了。
但是一旦朝廷停止了救濟,那麼已就撫者,紛紛再起。由此可見,洪承疇在這方面是頗有先見之明的。
所以洪承疇在面對農民軍時,執行大力圍剿的方針,以剿滅為主,不僅如此還殺降,殺掉養不活的人口,防止以後他們再叛亂。
所以說,洪承疇可謂是一個,沾滿農民起義軍鮮血的劊子手。
但是他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雖然他殺農民軍的做法很殘暴,但是毫無疑問,從效果來說,洪承疇鎮壓農民起義軍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洪承疇治軍有方,鎮壓農民起義連連勝利,其部下孫傳庭俘殺高迎祥,並聯合孫傳庭又多次打敗李自成。
大明朝廷內部對他頌聲大起,稱洪承疇的軍隊為“洪軍”。
而在取得一定戰果之後,洪承疇向崇禎皇帝上書請求留餉銀20萬兩,一部分作軍費,一部分賑濟貧民。
這時,從他拿出寶貴軍餉來賑濟貧民,這裡可以看出,洪承疇對於普通百姓也還是有人性的,可以說他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
這一矛盾的特性,還體現在了洪承疇的下半場人生。
洪承疇在之後的生涯中,會被派往遼東戰場,兵敗後,他最初估計也是真的想以死殉國。
但是剋制死亡恐懼的人畢竟是少數,特別是像洪承疇這樣,從微末中發跡而來的人,他們更加珍惜自己得來不易的富貴。
所以,洪承疇很快就在建奴的高官厚祿中,投降了。
他深知以崇禎帝的性格,除非他以死殉國,否則,就算他兵敗後逃回了大明,他也是死路一條。
所以他才投降了建奴。
而在洪承疇降清後,皇太極表面上對他恩禮有加,實際上並未放鬆對他的防範,使其在家,不得任意出入。
終皇太極一朝,除諮詢外,也沒有任以官職。
但是在皇太極去世後,洪承疇向多爾袞建議:“我兵之強,流寇可一戰而除,今宜先遣官宣佈王令,示以此行特期於滅賊,不屠人民,不焚廬舍,不諒財物之意。
仍佈告各府縣,開門歸降,官則加升,軍民秋毫無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誅,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內應者,破格封賞。此要務也。”
多爾袞採納他的建議,于山海關擊敗李自成的農民軍後,嚮明朝官民釋出出師告示,結果大軍所過州縣及沿邊將吏皆開門款附,收到極大的政治效果。
而在建奴佔領江南後,洪承疇採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策略,及一系列減輕百姓負擔、刺激經濟發展的措施,儘量避免過多的武裝衝突和流血。
如招撫、 舉薦大批明朝降官,請求清政府蠲免錢糧、停徵漕運稅等,緩和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
促進形成安定局面。他以“原官、司留任,不念舊故”為條件,用和平方式招撫寧國、徽州(今安徽黃山)、九江、南昌、袁州(今江西宜春)、南康、吉安、廣信等十三府,使這些地方免遭兵火洗劫。
當然,洪承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