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情2(第1/2 頁)
太子被刺激的昏了頭,一心要親自前往西境,為國立功,東宮屬官們有支援的,有反對的,各抒己見,唇槍舌戰。
宣朝為教導和輔助太子,設東宮屬官為太子保駕護航,分別是太子三傅、太子賓客及太子詹事。
其中主要負責教授訓導太子的是太子三傅:即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多是朝中能臣幹吏兼任。
“殿下,如今您地位穩固,實在沒必要前往邊境冒險。且陛下年事已高,殿下留在京中協理政事才是正理。”刑部尚書兼太子少師林宇勸道。
“殿下幾番出京賑災、巡查,正是殿下一心為國為民,才成就了太子之位。殿下從前為國解內憂,如今有了為國平外患的機會,也該把握才是。
邊關將士浴血奮戰,殺敵無數,可也只是勝了一半而已,戰後的停戰談判尤為重要,將戰爭的利益最大化,也是大功一件。
現今湘王、靖王爭儲之心不死,在朝堂上極力爭取這次的立功機會,殿下怎可錯過?”太子的心腹幕僚,御史周明思說道。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殿下身為儲君,事關國本,怎可冒然前往兩軍交戰之地?”林宇眼神銳利地盯著周明思,極為看不上這個靠裙帶關係上位的小人。
“樓蘭小國窮兵黷武,不堪一擊,開戰不過數月,已被平西軍徹底打敗,所剩殘兵敗將不足十萬,而我朝尚有二十五萬大軍駐守邊境,此次談判必萬無一失,太子殿下不可錯失良機啊。”周明思言語蠱惑,熱切地看著太子。
“殿下,湘王和靖王奪位之心不死,正在聯絡朝臣謀求此次機遇,殿下萬不可錯過。”另一位幕僚黃清說道。
“殿下您如今已是太子,實在無需冒險爭這點兒功勞,殿下若不放心兩王,也只需阻止他們前往立功即可。”翰林院大學士兼太子少傅,鬚髮花白,德高望重的文佑安勸道。
這朝中身份合適,嘴皮子利索的官員多的是,沒必要讓皇子們去冒險,下面官員們得了功勞,受益的還不是上面主子。
“況且依臣看,靖王確有親去的意思,但湘王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殿下不要被他迷惑。”戶部左侍郎兼太子少保,鄭修彥同樣不贊同太子前往冒險。
太子三傅都不贊成太子前往冒險,可惜太子對於皇帝安排的三位老師並不倚重,他更看重自己招攬的幕僚。
眾人討論半天,太子還是想要親去,他從前立功是不少,但多是他母家幫忙運作,他總時不時聽到些閒話,這次立志要立個大功,堵堵那些閒人的嘴。
黃昏時分,苦勸無果的太子三傅離了東宮,臉色凝重。
“古書有云:親賢臣,遠小人,可咱們這位太子殿下,唉!”文大學士搖頭嘆息,拱手與兩位同僚道別。
林宇和鄭修彥同樣有些氣惱,但在其位謀其政,兩人還是各自聯絡朝臣,試圖阻止此事。
建元帝的五位皇子,四個大的都不怎麼樣,湘王為人陰險毒辣不擇手段,太子仁善寬和但手段心計不足,靖王性格衝動易怒不計後果,永王聰慧但貪圖享樂胸無大志,至於五皇子,年齡太小了,還沒長大就沒爭的機會了。
建元帝看來看去,還是太子更合適,得賢臣輔佐做個守成之主沒問題,所以立了太子後,又精心選了三傅,結果一片苦心被辜負。
次日朝堂,太子主動請纓前往談判,朝中大半朝臣也贊成,但以林宇為首的幾位重臣皆不贊成太子離京。
建元帝正是年老卻不甘心服老的時候,幾位重臣的勸阻,聽在他耳裡似在說他隨時可能駕崩,太子要留在京中預備主持大局。
建元帝心中不虞,而太子又在心腹的攛掇下極力爭取,其他人也看不起樓蘭小國,認為太子此去不過是立個功,鍍個金罷了,這事兒就這麼成了。